在科普的道路上,你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光子和電子等微觀粒子,而兩者或許又是最常見的微觀粒子。光子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而電子是組成原子不可或缺的結構組成,萬事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弄清楚光子和電子的本質成為必然。
光子和電子都是最基本的微觀粒子,她們都是不可再分的,那么光子和電子到底是什么,兩者之間又有什么關系?
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這種說法:光子和電子可以相互轉換。事實上這種說法并不嚴謹,很容易誤導大眾。
首先,光子和電子都非常小,其中電子是微觀粒子中第二小的粒子,僅僅比中微子大。我們不能看到電子,當然也看不到單個的光子,只能看到光,說簡單點,光子是能量的載體,或者說光其實就是能量。
下面來具體分析下光子和電子到底有什么特性,兩者有什么關系。
光子到底是粒子還是波?在近現(xiàn)代物理學發(fā)展過程中一直爭議很大,一開始科學家普遍認為光是一種波。但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的光電效應讓我們明白光也是一種粒子,所以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從量子力學的角度來講看,由于能量是不連續(xù)的,光子其實就是一份份的能量,光子就是“光量子”的簡稱。光子雖然具有粒子的特性,但嚴格來講她并不是一個像電子那樣具體的粒子,更像傳播基本作用力的“膠子”,是電磁力的傳播子。
目前科學家的普遍結論是,光子是沒有質量的(靜質量),或者說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而且光子一生下來就以光速飛行,沒有任何加速過程。雖然沒有靜質量,但光子具有“動質量”,因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表明能量和質量其實是一回事。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光速其實并不是指光子的速度,相對論中的光速當然也不是光子的速度,光速c是一個常數(shù),是時空的內(nèi)在秉性,只與真空的磁導率和介電常數(shù)有關。具體來講,光速是引力波的速度(時空波紋的速度),是四維時空的固有屬性。
電子與光子有很大的不同,電子是客觀存在的具體粒子,一種基本物質粒子。
我們都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電子在原子核周圍高速運動(其實是電子云形式隨機出現(xiàn))。電子是不可再分的基本粒子,起碼目前是這樣。
很多人會把原子結構想象成太陽系那樣的宏觀結構,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運行,八大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看起來十分相似。但其實并不是這樣的,兩者有本質的區(qū)別。
拿結構最簡單的氫原子來說明一下。氫原子由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組成,電子在靜電引力作用下圍繞質子運行。但需要注意的是,電子的運動軌跡并不像地球圍繞太陽運行那樣的橢圓或者圓形,電子的運行軌跡是隨機的,隨機地出現(xiàn)在質子的周圍,也就是所謂的“電子云”。
對于更復雜的原子來講,電子出現(xiàn)的概率區(qū)域取決于電子所處的能級大小。按照泡利不相容原理的詮釋,單個電子軌道最多只能容納兩個電子,同時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方向必須是相反的。
為何電子不像太陽系八大行星那樣圍繞太陽運行有規(guī)律地圍繞原子核運行,而是非常隨機地出現(xiàn)在原子核周圍呢?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原因其實并不復雜。電子一直在不斷地吸收釋放能量,從來沒有停止過。電子質量非常小,大約9.109×10?31千克。盡管質量非常小,不過當電子在原子核外高速運動時,電場偏轉會釋放能量,這種能量就以光子的形式對外輻射。對外輻射能量,電子的能量就會較少,軌道會降低靠近基態(tài)。
相反,如果電子吸收能量(光子),電子的軌道就會躍遷到更能級,從基態(tài)到激發(fā)態(tài)。如果吸收的能量越多,躍遷的軌道就越靠外,到了一定程度電子就會完全脫離原子核束縛,成為自由電子。
以上就是電子和光子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下面來說說光電效應。
任何物體吸收到光,就相當于獲得了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會被電子吸收。電子吸收能量之后會躍遷到更高的能量,但除非電子吸收足夠多的能量擺脫原子核束縛,否則電子還是會釋放出光子重新回到自己原有的軌道(基態(tài)),因為電子總是傾向于更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也就是基態(tài)。如果位于最外層的電子獲得足夠多的能量,電子就會擺脫原子核束縛,成為自由電子。
舉個宏觀的例子,處于山谷中的石頭就相當于一種基態(tài)(穩(wěn)定的狀態(tài)),石頭總是傾向于處在山谷中,如果有外部能量把石頭搬到山坡或山頂(比如說你把石頭搬到山坡或山頂),石頭總是會滾落到山谷,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基態(tài))。
所以說,光電效應并不是說光子可以轉換成電子,而是說當電子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之后,自己變成了自由電子,也就能產(chǎn)生電流。
通俗地講,光子其實是由物質(基本上都是光子)的運動產(chǎn)生的,電子在發(fā)生躍遷的過程中釋放或者吸收能量(光子)。在釋放或者吸收光子的過程中,物質的質量也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這也是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的一種體現(xiàn),質量和能量本來就是一回事,而能量是更本質的東西。
最后說一點,電子確實可以“變成”光子,有兩種方式。第一,衰變,不過電子衰變的過程極其漫長,科學家們計算出電子的說明可以達到6.6×102?年。第二,與正電子相撞發(fā)生湮滅,在恒星核心發(fā)生核聚變的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