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財,說白了就是錢生錢。為什么建議理財小白第一次理財選擇基金?
什么是基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花錢請專業的人幫你買賣股票和債券,你再付出一些管理費,是一種間接投資。
一說到基金,連普通人都知道要長期持有基金,短時間買進賣出,不但要擔心一時的漲跌,還要扣除一定的手續費。
事實上在操作的時候,大多數人把基金和股票都當成短線投資。
漲三個點,點贊!加倉!
跌三個點,垃圾!割肉!
連漲三天喊人家蔡經理,連跌三天就喊人家經理菜
翻開很多基金論壇和社區,幾乎全是在討論短線炒作,或者跟著某某老師快進快出的。
那么問題來了,這個長期是多久?一年,兩年還是三年。
對于普通人來說,完全無法預測哪一年漲,哪一年跌。而一輪牛熊周期是3-5年,所以基金和股票要持有3-5年時間,這樣才能賺錢。
短線投資,很容易遇到熊市或者震蕩市,下跌就割肉,導致虧錢。這個時候選擇繼續持有,下跌到一定價位,補倉拉平均價。(通俗的講,就是把子彈打完,然后裝死,等牛市的到來)
投資的基本要素是成本、風險、回報。大多數人往往看著回報,忽略風險和成本。而時間是最大的價值,回報會隨著時間日益增多,成本會隨著時間逐漸加大,但是風險會隨著時間日益減少。
打開某寶的基金,翻一下基金的年收益率,基本都有二三十個點,穩穩跑贏通脹,所以只要你堅定的持有一年以上,就能收獲穩穩的幸福。
實際上很難做到,假設你買了1萬塊該基金,剛好碰上震蕩,今天下跌3個點,明天又是下跌5個點,后天可能上漲2個點,你剛松一口氣,大后天又下跌6個點,這個時候你可能只有一個念頭:早知道昨天就賣了。
所以測試下自己的承受極限,買了該基金后,要嘛就不要操作了,一年后再看他。或者進行定投。
這是2019年6月買的封閉基金,當時也不知道靠譜不靠譜,只買了1500,現在回頭來看,只恨自己買少,還不如全買了。評論里好多后悔買少的,再一次證明一點,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這樣的封閉基金,強制讓你沒辦法操作,持有三年,目前已經125個點,接下來一年就是下跌最多也不過30個點,況且明顯不會下跌這么多,估計三年期滿能到160個點,平均每年50個點的回報。
所以,如果你打算購買基金,選好賽道:科技,消費,醫療等,簡單的來說就是國家支持的,跟著黨走有肉吃,接著就是長期持有或者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