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燈具、鋰電池儲能設備、多功能燒烤爐……由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企業制造的產品憑借過硬的品質,已成功打進海外戶外旅行消費市場。
如今,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已建成通用廠房79棟,累計引進項目38個,投資總額達 36.985億元,硬件設施日益完善,產業集聚效應逐漸形成。
兩廣優勢互補,樞紐區位加持
“兩廣交會,灣區節點”“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親商、安商、富商”……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的主干道上,一面面宣傳旗高度總結了該試驗區的特點與優勢。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是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和兩廣深化合作的背景下誕生的。2014年4月,由廣東、廣西兩省(區)人民政府聯合批復成立。同年10月,兩省(區)政府簽署《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啟動試驗區開發建設。
試驗區規劃面積140平方公里,廣東與廣西各占一半,其中廣東片區封開平鳳拓展區主要發展電子信息、金屬加工、食品飲料、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產業。
目前,試驗區已達“七通一平”標準,累計建成通用廠房79棟,面積54.26萬平方米;建成員工宿舍3棟面積共2.52萬平方米,企業可實現“拎包進駐”;園區生活服務中心加快裝修,新能源汽車充電站、3個生活超市已投入使用。
“從踩點到決定落戶,我們用時不到一個月。”廣東新佳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莫慶球介紹,該公司總投資0.8億元,主要生產研發生產LED照明燈具、電子產品及配件、按摩及理療健康產品、鋰電池儲能應用產品等。他表示,之所以選擇試驗區,看中的是其兩廣交會的區位優勢和高效貼心的政府服務。
試驗區位于珠三角經濟圈、泛北部灣經濟圈、大西南經濟圈和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圈兩帶一區”交匯節點,是肇慶實施東融西聯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橋頭堡。
試驗區與S8廣佛肇高速公路、G80廣昆高速公路、懷陽高速公路郁相鄰;西江3000噸級黃金水道以及南廣高鐵、洛湛鐵路和規劃中的柳廣鐵路構筑起了試驗區的立體交通網絡。
此外,試驗區實行前三年免收租金、后兩年減半收取租金的政策;進駐企業直接購買通用廠房按100元/平方標準給予一次性獎勵;前三年按所繳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縣級留成部分的40%扶持,后兩年按照20%扶持。
廣東新佳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于去年正式投產,但在擴大生產規模中遇到缺工難題。封開縣用工保障專班獲悉后,立即在全縣16個鎮(街)下轄的199個村(居)廣泛開展招工宣傳。經發動,該公司迅速吸收近百名工人,有效緩解了用工壓力。該縣還通過聯系勞務派遣公司,為企業精準推送了150多名勞務派遣員工,并為校企合作牽線搭橋。
“當地政府靠前服務消除了企業發展的后顧之憂。”莫慶球告訴發文人,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公司預計年產值可達8000萬,正向著3年內突破3個億的目標全速沖刺。
“小而美”企業落地生根
機械臂切割、自動化沖壓、高速焊接……進駐試驗區不到兩年,肇慶市銘凱金屬制品有限公司不僅站穩腳跟,還進行了智能化設備升級,“2.0版”生產線逐漸完善。
據了解,該公司總投資1.4億元,現有員工近400人,主要生產各類燒烤爐、各類超市購物車等,主要銷往歐盟等地區,海外不少商超貨架上都可以看到該公司產品,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企業經營是長期行為,而當地政府服務熱情始終如初,令人動容。”該公司總經理楊多告訴發文人,相關部門及時為企業解決各種瑣碎雜事,讓企業可以更加專注于生產發展。
海外戶外領域的消費市場巨大,導致該公司燒烤爐訂單總是爆滿,供不應求。去年其產值已突破千萬美元,未來的任務是不斷提高產能,以滿足市場需求。除了通過技術革新提高效率以外,該公司也加大建設投入、擴大生產規模,在園區內自購70畝土地,建設綜合樓和新廠房,在此落地生根。
作為規上企業,銘凱金屬更發揮起“以商引商”,吸引了注塑、模具設計、外觀包裝等上下游企業進駐,一條圍繞著金屬制造的產業鏈雛形初現。
與上述公司相似,首批進駐試驗區的肇慶圣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投入近800萬,對6條生產線進行自動化升級。
該公司由深圳市德維斯電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0.6億元,主要從事開發、生產、銷售電子變壓器、電感器、充電樁等產品,應用于植物照明、5G基站、新能源電動車等領域。
持續增長的員工人數是該公司在此做大做強的縮影。從2018年30人的開拓團隊,到2019年的80人,再到2021年170人,截至目前已有280人。由于自動化革新,生產效率提高,今年公司月均產值突破500萬,同比增長60%。
該公司行政部經理尹軍表示,公司看好試驗區發展前景,將繼續擴大投入,把自動化生產線增加至10條。他告訴發文人,這兩年已有不少公司高管在封開置業,并把孩子送到當地學校,把封開當成家。
“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具有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精準有力的優惠扶持政策、實惠的生產成本,發展潛力可觀,適合‘小而美’企業成長。”該試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自試驗區啟動建設以來,累計新引進項目38個,投資總額 36.985億元,投產項目21個,其中規上工業企業8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可帶動就業超2500人。
試驗區產業涵蓋了新材料、電子信息制造、金屬加工、設備制造等多個行業,初步形成了節能燈產業鏈。目前,該試驗區正在建立電子信息、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與建材等行業目標企業信息庫,積極引進相關領域上下游企業,爭取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鏈、裝備制造產業鏈和新材料產業鏈。
既要星星,也要月亮
發文人觀察,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雖“小而美”企業林立、群星璀璨,但缺乏龍頭企業引領帶動,暫未形成眾星拱月之勢。
要引進優質的產業項目,先要有優質的產業配套。目前,試驗區肇梧兩地管委會擬開展產業合作,共同引入我國華電集團投資30億元建設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天然氣熱電冷聯產項目,項目一期投資13億元、用地90畝,已獲省發展改革委同意開展前期工作。
該項目計劃2022年動工,建成后年產值約7億元,以此帶動珠三角核心區的相關用氣用熱的產業向園區集聚,逐步形成珠三角溢出產業的承接地。
瞄準龍頭企業,封開縣與試驗區共同聚焦產業鏈條,著力精準招商。積極赴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大灣區核心城市及其他產業溢出地區,發揮好商會、鄉賢優勢人脈資源和企業家力量,重點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家電、高端裝備制造和現代農業與食品等產業,招引有利于促進產業集聚、形成產業鏈的龍頭項目。
當前,試驗區已規劃面積2000畝,重點打造粵桂食品產業園項目,計劃引進廣州越秀風行食品、中山黃圃臘味等龍頭企業,建設生豬、羊、雞等食品深加工項目,促進食品產業集聚發展,打造集食品深加工、冷鏈儲存、現代物流為一體的現代化食品產業園。據介紹,由廣州越秀風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皇上皇生豬深加工項目已簽約,并抓緊開展項目落地前期工作。
優質的服務是留住企業的關鍵。試驗區加快管道天然氣接入園區,建設園區安全監控系統,加快生活服務中心投入使用,加快謀劃建設商住體、工人文體中心。大力健全園區運營管理機制,以優質物業服務留住企業和員工。試驗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強化項目代辦服務,加強服務專員對企業的跟蹤服務,及時解決制約項目落地、企業發展的難題。
【南方+發文人】 施亮
【通訊員】 黃瑛居 莫炯賢
【作者】 施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