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與老子(二)_老子歷史上究竟有幾個?_
元_尚
1_老萊子_
《史記·老子傳》載_“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_言道家之用_與孔子同時云。”《漢書·藝文志》_“《老萊子》十六篇。”_《莊子·外物》《戰國策·楚策四》_載有老萊子遇孔子事。《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有對老萊子品行的斷語。《尸子》卷下記載其語錄一條。《老萊子》16篇(一說15篇)_漢魏時亡佚。看見老萊子是有書的。書雖亡佚_按照先秦的情況_有書就總有引用_有引用就可能留下只言片語。編輯《道德經》時收集一些進去_應該是正常的。_
2_老聃_
《禮記·曾子問》記載_“曾子問曰_‘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_則有變乎?且不乎?’孔子曰_‘昔者吾從老聃助葬于巷黨_及堩_日有食之。”《史記·老子列傳》被用作老子的字。《韓非子》論老之言中即有老聃語。《呂氏春秋》中多次提到老聃。_
3_老陽子_
《左傳·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記載_“丁酉_殺獻大子之傅、庾皮之子過_殺瑕辛于市_及宮嬖綽、王孫沒、劉州鳩、陰忌、老陽子。”《左傳》取材較為可靠_老陽子歷史上應有其人不假。老陽子從歷史記載看_似乎沒有著作。有沒有只言片語留下來_不好說。_
4_周太史儋_
見于《史記·老子列傳》“或曰儋即老子_或曰非也_世莫知其然否。老子_隱君子也。_”孫以楷《太史儋與《老子》無關》中言《老子》非太史儋所寫_倒是很正確的。因為這是一個為后人所編的古代多人言論集。_
5_老子_
《史記·老子列傳》“老子者_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_姓李氏_名耳_字聃_周守藏室之史也。_”老子_(約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_字伯陽_謚號聃_又稱李耳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_東漢《老子銘》中稱_“老子_姓李_字伯陽。”世上向稱《道德經》為其作品_然今存《道德經》并非一個所做。恐與其所著_非一本書。但今傳本中收錄其言論較多_倒是有可能。由此人們說《道德經》作者是老子(單數)_有一定的道理。_
6_老彭_
《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何晏集解引包咸曰:"老彭﹐殷賢大夫。"_劉寶楠正義引鄭玄曰:"老﹐老聃;彭﹐彭祖。"。_張立鴻《身歷兩朝的老子是末代彭祖老彭》(博文)以為老彭即老子_其文說之甚詳。可備一說。然而老彭也未見留下作品。其言可能也是口耳相傳_收入《道德經》的可能性也不是就一點可能性都沒有。_
總結_有六個老子_可能他們的言論在流傳中_被編輯收入《道德經》。《道德經》的著作權情況_應該和《論語》情況一樣_屬于集體合著。如果能確定署名情況_那么作者就可能是一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