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婷
“你是哪里人,我的心上人”、“我在吃藥,吃的什么藥,你最最最重要”、“你今天有點怪,怪可愛的”……網絡上的土味情話掀起模仿高潮,模仿使用者不在少數。互聯網技術日新月異,這些網絡流行語言更新的頻率也層出不窮,除了土味情話,字母縮寫梗也是隨時在更新,一不留神,也許你就OUT了。網絡流行語和字母縮寫梗雖然是互聯網時代快速高效的寫照,但是,網絡流行梗能信手拈來嗎?記者通過采訪,搜羅了一些使用網絡流行梗卻適得其反的案例,并就如何正確使用網絡流行梗進行支招。
微信上稱呼對方為“姐姐”
工作伙伴冷臉朋友圈“掛人”
隨著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火爆,“姐姐”這個稱呼,也被更多人應用在了職場當中,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歡被稱呼為“姐姐”。
在渝北區金開大道上班的劉女士就分享了一件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由于工作關系,她加了一位工作伙伴的微信,在發送具體工作內容前,劉女士也沒多想,稱呼對方時喊了一聲“姐姐”,哪知道,對方沒有和她討論工作,而是直接給她發了一句“不要喊我姐,話不投機,江湖再見”。
“難道她是覺得把她喊老了?我們年紀差不多吧,我也不知道稱呼一句‘姐姐’有什么不對,再說,我覺得大家都是成年人,本來稱呼也是走個形式,既然是工作伙伴,那就以工作為重,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她的關注重點會在稱呼上,而且看了節目就都知道,‘姐姐’這個詞,其實是很尊敬的稱呼,這一兩年,大家都會頻繁提及。”劉女士告訴記者,之后,對方還把和她的聊天對話截圖發到了朋友圈,并發了一個“再見”的微表情,讓她著實尷尬。出于成年人之間的默契,她也沒有再和對方有其他任何交流。
脫口而出的“土味情話”
讓她直呼“太油膩了”
90后的張小姐是個斜杠青年(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經營火鍋店的同時,還是一位教練,因為五官漂亮、身材高挑,身邊從不缺追求者。她給記者分享了她收獲的那些土味情話,并感慨:“太油膩了,說得比唱得還好聽。”
張小姐告訴記者,有人會在網絡上給她表白,但看不見一點誠意。“就是微信上發文字,說什么‘你長得很像一個人,我前女友’、‘你這么漂亮不要這么辛苦,我心疼你’、‘該找個人養你’、‘月入多少可以和你匹配,我2萬,有資格嗎’之類的,其實大可不必。”她說,其實她也不排斥有人向她表達好感,也很感謝有人欣賞她,但是,她希望的是,對方在與她交流時,能夠真誠坦率,少一些套路,少說一些油膩的土味情話。
最近,張小姐還把一位異性發給她的對話截圖發到了朋友圈,并怒懟:“我自己能養活自己,你先把自己養活了再說。”事后,她刪除了這條朋友圈。“也許朋友圈掛人有些太沖動了。”她表示,當時,自己被對方脫口而出的土味情話油到了,“我想說的是,我的生活真的不需要他來評價。”
bhys、jdl、srds、yjjc……
這些字母縮寫你看得懂嗎?
dbq、bhys、yyds、jdl、u1s1、srds、bdjw、yjjc……90后女孩楊璐一連給記者發來了這些字母縮寫,并表示這些都是她網上會用到的常用語。
“dbq是‘對不起’的縮寫,bhys是‘不好意思’的縮寫,yyds是‘永遠的神’的縮寫,jdl則是‘講道理’的縮寫,u1s1是‘有一說一’的縮寫,srds是‘雖然但是’的縮寫,bdjw是‘不懂就問’的縮寫,yjjc是‘一騎絕塵’的縮寫,追星女孩都懂。”楊璐告訴記者,自己和同齡的朋友幾乎都會在網上使用這些字母縮寫,一來是在他們這個年齡段中,字母縮寫很流行,大家都在用,二來,相比打字,縮寫確實更為方便。
楊璐還向記者透露,這些字母縮寫,除了很多時候用于和朋友間的網絡聊天對話,還適用于看視頻發彈幕的時候,“還有,許多追星女孩也會用這些字母縮寫,你一說,大家就都懂的,仿佛這些也成為了網友們聚在一起、有共同話題的條形碼。”
“雖然線上用著熟絡,但是線下我們一般不用。”楊璐說。
90后女孩楊璐說,自己喜歡在網上用字母縮寫。聊天截圖
調查>>>
哪些網絡流行語,讓你覺得最“油膩”
土味情話、字母縮寫……哪些網絡流行梗讓你覺得被濫用,甚至還有些油膩?
為此,記者就大家比較熟悉和常用的這些網絡流行梗,開展了問卷調查。在采訪的受訪者中,一半以上認為,最油膩的土味情話包括:“你是哪里人,我的心上人”、“我缺點什么,缺點你”、“yyds永遠的神”、“爺青回(我的青春回來了)”。
“yyds最初用的時候,我們都覺得非常好用,但后來,你看視頻,可以隨處看見yyds,它被濫用了所以油膩,現在我身邊誰用這個,我就會覺得他油膩,同理還有爺青回,也是哪里有彈幕,哪里有這三個字。”90后女孩小唐告訴記者。
“土味情話雖然逗樂好笑,但是禁不住人人都說,每個人都說的語言,就是拾人牙慧,重復模仿,絲毫顯示不出個人風格和特質,所以就顯得油膩了。”一位文字工作者這樣表示。
38歲的譚女士是一位母親,她覺得,土味情話很多都是諧音梗,也許是有了孩子,關注點都在教育上,她總覺得這些諧音梗聽起來牽強附會,而且還會教壞小孩子。”
聲音>>>
甜言蜜語不等于土味情話,“攻心為上”才是關鍵
對此,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英國心理學會特許咨詢心理學家陳志林表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進行溝通的主要表達方式。網絡土味情話和字母縮寫這些流行語,從某種意義上講,其實是在互聯網時代下,人們心理特征的表達,其折射出了人們渴望解構權威、脫離父輩精神鉗制的心理,希望建立群體內部的精神文化世界,并渴望通過表達內心訴求,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渴望被關注,拒絕被定義的心理特點。
但是,有些土味情話和字母縮寫,雖然短時間內大熱,但也存在著生編硬造、晦澀不堪的情況,需要去偽存真、加以引導規范,通俗不等于低俗,逐流未必要追風,網友使用和傳播網絡流行語,也需要甄別慎用,恪守一定的邊界和底線。
陳志林建議,在社交場合,不可盲目獵奇追風,不可一味迎合潮流,也不能一味打壓,應該一分為二地辯證對待,針對性使用網絡流行語,畢竟,語言是一門美妙的學問,不要讓流行的詞語肆意破壞語言之美。線上線下,身份可以有虛擬和現實,但大家都喜歡被重視、被尊重,想要實現社交上的平等與自由,最重要的不是急于破解網絡語言密碼,而是真誠地放低姿態,去了解年輕人真正想要表達什么,或者干脆與他們一起,穿過網絡語言的狂歡表面,去觸碰那一顆顆年輕的、同樣的不安的、需要給予慰藉的心。
另外,在兩性交往中,基于大家都喜歡被夸也喜歡聽情話的心理,不可否認,“油腔滑調”、“甜言蜜語”的人往往更受歡迎,但是,油腔滑調、甜言蜜語,絕不等于土味情話,因此,夸人一定得真誠,浮夸的吹捧會讓人心生厭惡。和喜歡的人相處時,也別總說情話,“攻心為上”才是關鍵,愛一個人的方式從來都不會只拘泥于一種形式,了解需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