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快結束了,臨近年末,我們來探討一個深刻的話題:人和人的差別,到底在哪里?
從我自身的例子來看:
2005 年我大學畢業(yè):畢業(yè)十年后的同學聚會,為什么有的同學風光滿面,有的人捉襟見肘?2010 年我入職騰訊:見過很多入職更早的員工,有的在深圳買了別墅,有的還在為湊學區(qū)房首付發(fā)愁。2015 年我辭職創(chuàng)業(yè):我在思考,為什么有的人創(chuàng)業(yè)成了馬云,而有的人破產妻離子散?今天深藍君就通過自己的觀察,一起來聊聊自己的深入思考。
首先要知道一個真相:
在談論這個話提前,首先我們要清楚一個事實:40 年前,我們所有人的起點都是一樣的。
在我有20萬,怎樣理財可以實現(xiàn)收益最大化? 我有 20 萬,應該如何理財?一文中,粉絲在留言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短短改革開放 40 年,時間就把我們人群分層了。改革開放起點的時候,無論是大學教授、工廠工人、鄉(xiāng)村教師,其實大家物質條件是沒有很大差距的。
而現(xiàn)在同樣 100 元錢,對不同人的意義不同的。有的人覺得掙 1 個億都是小目標,而有的人還在為到底是租房還是買房而焦慮。
是什么導致人和人之間的差異那么大呢?如果問不同的人,相信一定會有與眾不同的答案,比如:
有的提前買了很多房有的非常勤奮努力有的擁有家族資源的幫助有的格局非常大有的學習好學歷高有的公司發(fā)了很多股票......不同人會給不同的答案,這些答案感覺都有道理,所以討論單獨的個案是沒有價值的,我們需要抽離現(xiàn)象看本質。
所有人每天都在做不同的選擇,有的人選擇吃素,有的人選擇吃肉,有的選擇回老家創(chuàng)業(yè),有的選擇出國留學。
每天我們都會有很多選擇,這些決定讓我們在一個個十字路口,走向了不同的路,所以個人認為,我們最應該提升的是選擇的能力。
那么什么才能影響我們做出選擇呢?結論就是 認知的邊界,你對一件事是如何看待的,決定了你當下的選擇。
之前我提到過,我是吳曉波老師的忠實讀者,從 2005 年開始看他寫的很多書,他在研究改革開放發(fā)展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無論東南亞、韓國、日本等國家經(jīng)驗來看,城市化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貨幣泡沫,房價上漲。
據(jù)說吳老師從 1996 年開始,每年要寫一本書,每年要買一套房,并且真的就是這樣嚴格執(zhí)行的。
所以每個人認知的邊界,決定了每個人的選擇,而這些選擇讓我們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避免誤區(qū)一:線性思維
上文我們提到了,認知的邊界決定了我們對世界的看法,這些看法決定了我們的選擇,導致我們有完全不一樣的人生。
那么如何拓展自己的認知邊界呢?
其實無外乎 多學習、多思考、多努力,除此以外別無它法,我們要一點一點拓展自己認知的邊界,這根本就沒有什么訣竅,都是一點一滴日積月累的結果。
這里深藍君建議大家,一定要避免幾個誤區(qū)。第一個要避免的誤區(qū)就是:線性思維。
大猩猩的思維方式屬線性思維,并且是在低級的層次。簡單地說,線性思維就是一種直線、單向的、單維的、缺乏變化的思維方式。
有一句話挺傷人的:“有的人三十歲就已經(jīng)死了,剩下的每一天都是重復”。我認為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
大家一定要多反思,多思考,避免非黑即白的思維方式,開放包容地接受世界的各種可能,從不同的現(xiàn)象中找到自己學習的地方。
舉兩個線性思維的負面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例子 1:他只是早幾年買了幾套房而已
很多人單一地把別人的成功,簡單歸結為“買房”。卻沒有看到人家在房價低點時,可能每天都在烈日中往返于各大樓盤,并且能說服全家統(tǒng)一一心,降低自己的支出,把所有的現(xiàn)金都放到買房上。
這點我們在關于買房,這是我知道的全部秘密 深藍保心里話系列:關于買房,這是我這些年的經(jīng)驗總結已經(jīng)有過分析了,沒有眼光和魄力,現(xiàn)在混不好,就算早出生 10 年,也未必能混得好。
例子 2:保險都是騙人的
目前社會上還有大把人,堅定地認為保險都是騙人的,這也是思維單一的直接體現(xiàn)。
保險是一種金融工具,買之前要了解自己的需求,想想這份保險能不能解決我的問題。
很多人買了保險保單也不看,別人說什么自己信什么,保什么、不保什么也不清楚,出了問題就說保險是騙人的。
每年保險公司理賠金幾萬億,給無數(shù)家庭送去了希望,到底保險騙誰了?保什么不保什么,白紙黑字都寫在合同上,怎么保險就是騙人的呢?
我們要學會這個世界有多樣的可能,不同的可行性都有背后的邏輯,我們要從多樣性中多提煉值得自己學習的地方,不要一味的偏執(zhí),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避免誤區(qū)二:即刻滿足
之前我一直認為,延遲滿足對兒童當很重要。但是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其實很多人成年人都沒辦法做到延遲滿足,而延遲滿足恰恰是非常重要的。
在上周日我參加了一個創(chuàng)業(yè)論壇,其中有一位嘉賓分享了對很多「 下沉用戶 」的思考:很多體力勞動者最大的問題是需要即刻滿足。比如:
我付出了勞動,必須盡快給我錢;不要整那些虛的,我只關心我能看得到的。千萬不要以為深藍君有任何的優(yōu)越感,相反地,我也有近親在從事這些簡單的體力勞動,我認為這說得很有道理。
其實就算很多老板,也會遇到同樣類似的問題:公司掙了錢,不敢貿然地進行投入,一定要先拿到手里落袋為安。這樣并沒有錯,但這無意是在戰(zhàn)略上的保守,會錯失很多機會。
所以有的人創(chuàng)業(yè)多年,還是一個線下門店;而有的人創(chuàng)業(yè)幾年,已經(jīng)規(guī)模化發(fā)展。
一個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的格局觀,直接影響了這個企業(yè)在行業(yè)中的位置。能延遲滿足,放下當下的利益,追求長遠的收益,企業(yè)更有幾率做大。
其實普通人也是這樣,我們要知道理財?shù)暮诵氖恰把舆t消費”和“復利投資”,能控制自己的消費沖動,做到延遲消費,這樣才能省下來理財?shù)腻X。
iPhone 一出新款,立馬敗一個,這樣的消費觀是很難攢下錢的。
所以無論對于什么樣的人群,延遲滿足感,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值得我們去耐心思考。
我已經(jīng)決定要鄭重跟我四歲的兒子,談談延遲滿足的重要性了。我希望我懂的道理,他也盡快能懂。
一個務實的小建議:
也許很多人會吐槽,深藍君你說的虛無縹緲,能不能有一些具體的實際操作路徑?
其實我在之前《如何通過自律,獲得自由和成功?》的文章中,已經(jīng)把自己的奮斗歷程寫得很清楚了,無外乎就是持續(xù)的努力+不斷的總結。
今天深藍君不談這些具體的實操手段,我來談一個務虛的事情,如何放下眼前的茍且,更好地追求詩和遠方?
同樣,深藍君給你 2 個有意思的角度:
1、七星巖石刻
一周前我去肇慶跑馬拉松,中間抽空參觀了七星巖的石刻,七星巖歷史悠久,歷朝歷代留下了無數(shù)達官貴人的石刻。
唐代大書法家李邕、北宋名臣包拯、清嘉慶的狀元、抗倭名將俞大猷,寫 《牡丹亭》的湯顯祖,明代著名詩人屈大均等等等......
看完這些大家應該有一些共識,所有人都是歷史長河的匆匆過客,無論你現(xiàn)在多么位高權重,注定要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后續(xù)還會有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出來,社會的物質財富是恒定的,所有的名利都會有新的主人,我們僅僅是一個暫時享用的過客而已。
所以,我們非常有必要放下眼前的茍且,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2、暗淡藍點
如果上面的例子還不能讓你放開眼前的茍且,那么深藍君想跟你聊一張叫做“暗淡藍點”的照片。
1990 年 2 月 14 日,旅行者1號轉過身,在太陽系平面之外、距離地球 64 億公里之遙的地方,拍下了太陽系的全家福。
而下面的這張圖片,就是這組全家福中最著名的照片。它叫“暗淡藍點”。
大家有沒有看到那個圖片右側小小的圓點?
這個必須借助高倍觀測設備才能看得見,放大前只有十分之一像素、渺小地不能再渺小的小圓點,就是我們的家園:地球。
關于這張照片,其實有一首詩,是這樣寫道的:
“再看看這個點吧。它就在那里。那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一切。在它上面,有你愛的、認識的和聽說過的每一個人。歷史上的每一個人,都在它上面度過了自己的一生。
所有的歡樂和痛苦,所有言之鑿鑿的宗教、意識形態(tài)和經(jīng)濟思想,所有的獵人和強盜,所有的英雄和懦夫,所有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和毀滅者,所有的皇帝和農夫,所有熱戀中的情侶,所有的父母、孩子、發(fā)明者和探索者,所有的精神導師,所有的政治家,所有的超級明星,所有的最高領導人,所有的圣徒和罪人,從人類這個種族存在的第一天起——全都在這粒懸浮在太陽光中的塵埃上。”
宇宙的廣袤遠非我們普通人能想象,在人類已知的可觀測宇宙尺度上,連一粒塵埃都不是,只能算作一個像素點,實在太渺小了。
科學的盡頭是哲學,哲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個未知的世界,隱藏著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的秘密。
寫在最后:
今天深藍君不是想故弄玄虛,而是想分享一下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思考。
如果你的視野能夠穿越千年,能夠放眼宇宙,那么眼前的茍且也許并不重要。
我已經(jīng)把自己的下半生 All in 在保險行業(yè),如果你也想一起做點不一樣的,也歡迎加入我們。
這就是 11 月的感悟文章,12 月見 :)
希望今天這篇感悟對你有幫助,也歡迎轉發(fā)給分享給有需要的人。
如果你有關于保險、社保相關的問題,可以給我們留言私信。
別忘了關注我們——深藍保 ,讓保險更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