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俗語寓意豐富、內容簡單,讀起來朗朗上口且容易記憶。即使沒有文化的人,也能夠理解其中的含義,所以就稱為“俗語”,老百姓通過一種大眾化的語言方式,總結人生經驗和生產生活的重點。
俗語“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卻讓人有點理解不透,這句老話比普通的俗語要深奧一些,也是老百姓對氣候和歷法規律的總結。從歷法規律方面來講,農歷和陽歷總要相差幾天,經過幾年的輪回之后,就會有一個閏月。
2020年到底有何特殊呢?今年的閏月則是閏四月,同時又是雙春年,多少會影響到農作物的生產。
所以老百姓遇到雙春年、閏四月,一定要提前收割早稻和育種育苗,避免由于年景不好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甚至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
一、十九年頭七年寡
要了解“十九年頭七年寡”,我們就應該知道什么是寡年。在農歷紀年中,如果這一年從年頭到年尾都沒有立春,在農村就成為寡年,也就是無春年,有的地方也稱作為“光頭年”或者是“盲年”。
農歷紀年法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以360天為一個輪回。這種農歷紀年法與公歷紀年法,在日期上會有一定的出入,為了讓這兩種歷法能夠相互聯系,方便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所以農歷紀年法有閏月這一說。
由于紀年方法不同,陰歷和陽歷有了一定的偏差,大概每年有11天的誤差,久而久之,陰歷和陽歷在時間上就會相差越來越遠,如果陰歷和陽歷差兩三個月,老百姓在生活的過程中,就會覺得很奇怪。
所以后來就出現了閏月,大概每三年有一個閏月,每五年會有兩個閏月,每十九年會出現七個月。
閏月是人們發明的一種特殊的紀念方法,又稱作為“置閏法”。通過閏月這種方法,將陰歷和陽歷相吻合,但是會導致一年中有兩個立春,或者出現了沒有立春的現象,其實這也是大自然的規律。
農歷紀歷法經過幾年的循環,就會出現一個無春年。“十九年頭七年寡”總有一個“寡”字,這就很容易將寡婦聯系在一起,
在古代迷信上來說,寡年不能夠結婚,這種說法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在老百姓心中,還是有一定的忌諱,所以在寡年結婚的人非常少。
二、鼠年難逢雙春年
“雙春”顧名思義,就是兩個立春的意思,2020年是農歷庚子鼠年,有兩個立春的節氣。“鼠年難逢雙春年”的意思就是,雙春很難在鼠年出現。
2020年既是雙春年又是鼠年,而且這一年閏四月。所以在老百姓的思想意識里,這一年并不是好年份。
人們都會關心年底的是否有好收成,但是目前來看雙春年閏四月,對老百姓的生產生活帶來一定的影響,閏四月導致春季時間延長,甚至出現倒春寒的現象,多少影響到農作物的播種和收割。
“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是一種巧合,但是多少會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出現了雙春或者閏四月的情況,會引起農作物減產,所以民間會有“一年打兩春,豆子貴如金”的說法。
很多民間俗語都是某一歷史階段的產物,在古代由于生產力水平相對落后,所以出現了雙春和閏四月的現象,多少會影響到老百姓的收成,也可能會引起“閏四月吃樹葉”的悲哀。如今隨著科學的發展和進步,即使年景不好也能通過科學的手段,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結語
民間俗語是某一特定時期總結出來的經驗,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然而隨著生產生活的發展,很多民間俗語對現在而言并不適用。
“十九年頭七年寡,鼠年難逢雙春年”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多少會摻雜著一些迷信說法,所以我們在學習古代文化的時候,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十九年頭七年寡”是歷法規律的一個總結。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多學一些民間的傳統文化,這些文化中蘊含著很多生活的道理,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鼠年難逢雙春年”則說出了雙春年對老百姓的影響,所以應該提早做好春耕和秋收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