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言論,房地產是貨幣蓄水池,超發的貨幣都進入了房地產,房子漲價了吸收了超發的貨幣,所以我們的生活必需品才沒有漲價,否則讓超發貨幣在市場上流通,生活必需品將會漲價到很貴的程度。這個理論對還是不對呢?我今天談一談個人看法。
先說我的個人觀點,我認為房子不是貨幣蓄水池,反而是貨幣印鈔機。持房子是貨幣蓄水池觀點的人認為大家賺了錢以后,如果不把大量的錢用來買房子,那么這些錢就會在市場上流通,普通商品將會持續上漲,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普通商品每個人的需求也就只有那么多而已,一天一個人吃多少大米,盒多少水都是有數的,你再能消費一天也吃不了10斤大米。生活用品也一樣,洗一次澡能用10塊香皂嗎?更何況我們現在不是生產力不足,恰恰是生產力太充沛,消費不足,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而且還有重要的一點,社會上的錢就這么多,每年增發也就增發10%,一個人多賺了100萬,就有其他人消費了100萬,錢是在社會上不斷的流轉的,不在我的手里就在你的手里。并不是必須要一個實體儲存這個錢。
而房子是貨幣印鈔機這個觀點我認為是正確的。房子在幫銀行印鈔。房子在幫老百姓把錢轉變成債務。一個人有30萬現金,購買100萬的房子,銀行貸款給個人70萬,這70萬到了開發商手里以后就用來還銀行的貸款,銀行就這樣不斷的發放貸款,一個一個人購房者就全部欠了70萬的外債。銀行去掉貨幣保證金的話70萬大概可以循環放貸5次,70萬就變成350萬。而這350萬都是購房者的債務。所以房子真的吸收超發貨幣了嗎?我認為沒有,房子在增加購房者的債務并且通過循環放貸增加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