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窩室恁爹”、“按FFFFFFFF進入坦克!”、“打攪了!”“欠叼不還,人稱欠叼王!”“套你猴子!”“小僵尸撿垃圾”,“刀斯林”……
知道這些梗的人,基本可以判定直播忠實玩家的身份。一個突然爆紅的梗,可以直接帶紅一個主播。
比如“窩室恁爹”的安妮有點小die和鐵山靠,起初視聽觀察并沒有注意到這一對師徒,直到群聊中,“窩室恁爹”的表情包頻繁出現(xiàn)。
認為鐵山靠和安妮因為這四個字“出圈”走紅全網(wǎng),并不為過。據(jù)星榜數(shù)據(jù),7月12日到7月18日,鐵山靠單周漲粉363萬,在抖音漲粉周榜上排名第一。
“按FFFFF進入坦克”則是另一名已經(jīng)被封殺的主播——喬碧蘿殿下。
2019年一直不露臉直播的喬碧蘿殿下,與另一名主播PK中,忘記打開擋住臉部的表情包。真實長相暴露,平時直播間里嬌小可愛的萌妹子,居然變成了一名體重直奔200的胖主播。這是粉絲們不能接受的。
由于MOBA、MMORPG以及FPS的解說中,這些游戲中抗傷害的單位被稱之為TANK,而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塊頭大。因而主播胖,也被稱為“坦克”。喬碧蘿的榜單大哥們被稱為“坦克手貝塔”,按“FFFFF進入坦克”的梗被喬碧蘿直接帶火。
這些梗里,有人走紅,有人敗走。不管什么結局,其流量效果十分驚人。如果不是被封殺了的話,喬碧蘿殿下的賬號當時粉絲數(shù)僅兩天時間翻了7倍之多。知乎上關于喬碧蘿的問題熱度達到了4億多,是熱榜第二的十倍。
這些事故或故事,讓不少行業(yè)人士看到了“梗”里隱藏的流量鑰匙,鼓勵主播一波又一波地在直播里激發(fā)造梗熱潮。
什么是梗?
百度百科中對梗的解讀是是笑點,鋪梗就是為笑點作鋪墊,系對“哏”字的誤用。臺灣相聲瓦舍的著名演員馮翊綱先生就曾指出過這個問題:“什么是‘梗’?如同‘行頭’一樣,‘梗’是從既有的名詞誤念、誤寫的結果。“梗”字居然有了“好笑”“可笑”之義。
當然,我們不必和專業(yè)人士一樣,過于糾結“梗”字是否被錯誤使用了。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文化特點,也會根據(jù)時代需求創(chuàng)造一些詞和字,知了其意思即可。
電視主導的時代,梗的創(chuàng)造主要通過傳統(tǒng)電視媒體的一些相聲、小品節(jié)目。比如賈玲的“女神和女漢子”、趙本山的“要啥自行車”“這個世界太瘋狂,耗子都給貓當伴娘了”“沒病走兩步”等等。有趣而經(jīng)典,至今為一代人所津津樂道。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尤其是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幾乎將全民納入數(shù)字時代,梗成為“網(wǎng)紅”,并衍生出多種意思和使用場景。
最易流行的梗爆發(fā)在各種“吃瓜大戲”中。吳亦凡事件紅了2個詞“吳簽”、“我的很大,你忍一下”;王思聰和孫一寧battle中的土味情話紅了“輸?shù)氖裁匆海肯肽愕囊埂保秽嵥袟夝B(yǎng)事件中的“T*D,煩都煩死了”。
網(wǎng)友們積極加入“造梗”中,衍生出表情包、同類語句詞匯,把整個事件演變?yōu)橐粓鰜單幕目駳g。
例如王思聰事件中,“寶,我今天吃面了。吃的什么面,突然想見你一面”、“寶,我今天運動了。運的什么動,對你的每一次心動”等等。
梗為什么和直播如此適配
自直播走上風口后,從直播圈中流出來的梗便越來越多。
直播其實與電視節(jié)目有一定類似之處,都是真人秀,由主播發(fā)揮才藝表演節(jié)目。唯一的不同在于,直播具有強互動性,更容易在短時間內(nèi)走紅。
如今現(xiàn)代人慵懶的思考方式,享受標簽化的推流,只愿意也更容易記住具有顯著標簽的人或事。
“梗”是主播最好的標簽。它不需要借用事件炒作,鋪天蓋地的軟文去宣傳鋪墊。主播自己就是最好的宣傳,粉絲就是最佳傳播群體,梗就是優(yōu)質內(nèi)容載體。這些實質成本極低的舉措,極大地降低了主播培養(yǎng)成本,增快了主播的成長進程。
但是梗的質量和風氣,卻是在下降的。最早出梗頻繁的直播平臺在斗魚和B站。斗魚作為電競類游戲觀眾的聚集地,主播和粉絲“口嗨”能力極強,思維活躍,金句頻出。
大司馬和他的粉絲就是“首席造梗師”。這些詞你肯定聽過:石樂志、回首掏、皮皮蝦、老千層餅、蕪湖起飛……沒錯,均來自于大司馬和他的粉絲。
斗魚也是主播粉絲飯圈化的重要推動平臺。早年馮提莫的粉絲蘑菇和陳*發(fā)的粉絲,讓“佛系少女”、“提莫一米五”、“收干兒子”的梗在直播圈里熱鬧起來,為大眾所熟知。
B站的“后浪”對于這些有趣的文化更樂此不疲。連主流媒體中都會用到的一些詞,包括“爺青回”、“失蹤人口回歸”、“皮這一下很開心”等耳熟能詳?shù)脑~匯。
百度貼吧里有個Bilibili梗吧,目前關注7萬3千人,帖子62萬4千。萬萬沒想到,這個玩家建立的貼吧,具有非常詳細的百度介紹,有發(fā)展簡史,有衍生文化和歌曲。從梗吧的百度資料,已經(jīng)能看出“后浪”們對于B站梗文化的樂在其中。
自直播走向全民后,火起來的直播梗以土味梗和油膩梗為主,例如前面鐵山靠的例子“窩室恁爹”、“吃貓”。
看直播的用戶,隨著年齡的增長,需要面臨更多來自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此時一條土味梗的出現(xiàn),與自己所接觸的文化具有完全不同的特色,主播再加以反復強調。
最初你可能只是懷著獵奇的心理觀看直播。隨后就非常容易被主播和直播間粉絲群體的狂歡帶跑,被洗腦加入其中,最終造成了土味梗廣泛的傳播度。
“梗”這把流量鑰匙還能玩多久
越來越多的主播開始嘗試抓住“造梗”這把流量鑰匙。但是很多熱梗的流行其實都非常具有偶然性,不太容易隨便抓住。
也有投機取巧的方法,比如如果自己沒有梗的話,“偷師”也不是不可以。
一個梗,能夠在一個主播那紅起來,如果以另一種方式呈現(xiàn)與原主播完全不一樣的味道,并得到原作者的肯定,也是可以火起來的。這就是安妮有點小die的傲嬌版“窩是恁爹”。
對于大眾而言,梗往往有一定的時效性,隨著時間的推進,老梗會被新梗覆蓋。拼命造梗去拍死前梗的過程,是大眾狂歡后迅速投入下一場狂歡的必然結果,也讓直播圈陷入內(nèi)卷。所以主播需要借流量來臨之際抓住流量。
至于土味梗、臟話梗這種紅了未必是好事,是流量密碼,更是飲鴆止渴。鐵山靠很快停播,再回歸的時候,已經(jīng)強忍著不再自由自在地說“窩室恁爹”了。
當年斗魚水友開始“小僵尸撿垃圾”養(yǎng)活YYF,幫助其沖進了十大主播,這發(fā)生在斗魚年度盛典前。其他板塊的粉絲會把靠“撿垃圾”沖年度的小僵尸們稱為“刀斯林”,把YYF的勝利認為是“60萬小推車推出的戰(zhàn)役勝利”。
只要觀眾們還有對娛樂和快感的追求,造梗的熱潮就不會退去。
不過隨著這一代人的成長,見識和審美的提高,以及市場監(jiān)管對主播風氣和言論的把控,梗的門檻也會提高。對于新人主播們而言,這把鑰匙和這種方式還能玩多久,就需要不斷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