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熱門話題,超700萬人圍觀,還有2000多人參與了討論。
話題內容如題:孩子博士畢業,華為65萬年薪,公務員18萬年薪,應該如何選擇?
這個問題要是被那些連生存都困難的人知道了,恐怕是要追著提問的人罵“凡爾賽”的。
但你說提問的人真的是凡爾賽嗎?
其實也不是,這就是很多優秀又糾結的人會遇到的問題。
不同的選擇意味著不同的人生
兩個選項看似兩種工作,實則兩種生活。
選擇華為,年薪65萬,但隨著你的不斷成長,三到五年后,你的工資獎金加起來超過100萬也不是不可能。
但代價就是,大部分時候沒有雙休,晚上基本10點之后才能到家,有時候壓力或許也會大到讓你失眠、焦慮、掉頭發。這時候你可能會向往公務員的輕松和安逸。
選擇公務員,工作相對輕松,社會地位也高,進去以后可能還會發現一些隱形福利。曾經擁有環游世界夢想的你,終于有時間開始旅游了。
但你的才華和野心也無處施展,工資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浮動。渾渾噩噩中,你麻木地繼續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這時候或許你會想:當初如果選華為,也許會做出一翻驚天動地的事業。
當然,個別崗位也可能出現偏差,這只是對兩種生活的總體描述。
那么,這樣的兩種生活,你更向往哪一種呢?
都說選擇中最難的,往往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有人感嘆:
咱們這個年代的人啊,似乎總在權衡利弊、思考勝算,很少問自己喜歡什么?想要什么?適合什么?
仿佛生而為人,最重要的不是“人”,而是不吃虧、不失敗、不走彎路……
的確,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似乎容錯率越來越低了,越來越承受不起失敗,好像人生除了成功別無選擇,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脫離隨波逐流的大流,被掉隊。
所有金光閃閃,都曾淚光點點
這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的價值觀是有問題的,總想著一夜暴富,卻又吃不了苦;總想著人前光鮮亮麗,卻不知道所有的金光閃閃,背后都曾有過淚光點點的夜晚。
很多你抬頭所仰慕的牛人,其實都是普通人,只是比你更努力,對自己更狠罷了。
華為的創始人任正非,在華為初創時期,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自己沒有房子,吃住都在辦公室,從來沒有節假日、周末。
即便如此,局面仍無力控制,有半年的時間都是噩夢,半夜哭醒。
研發失敗,我就跳樓,這是任正非在華為創業艱難時說出的一番很決絕的話。
在《推拿》里有一句話:每個人的眼淚不一樣,但想哭的念頭都是一樣的。
1992年,新東方的一個廣告員出去貼電線桿廣告,被競爭對手捅了三刀,俞敏洪好不容易請了公安局的人吃飯,不知道說什么,就一個勁兒的喝酒,結果連喝2斤白酒,當場暈倒被送到醫院搶救,6個小時后,俞敏洪被救醒,當場痛哭,老子不干了,再也不干了。
哭夠了,喊累了,睡著了,酒也醒了,晚上7點還有課,他又像往常一樣,背上書包上課去了。
沒有一位牛人的輝煌是輕易得來的,沒有一種成功不是熬出來的。
很認同雷軍在一次演講中說的這番話:
如果你真的想實現內心與眾不同的夢想,你付出的不比別人多,怎么可能成功呢?難道你智商真的比別人高一大截嗎?難道你真的擁有特別的資源嗎?成功沒有那么簡單,只有一個秘訣,就是認真拼命工作。
別整天想著走捷徑,想要比別人站得高,就得付出更多,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
你有多少錢才能過上理想的生活?
張愛玲說,女人到三十歲時,心里都會咯噔一下。
其實,不光是女人,男人到了三十歲,心里咯噔的更厲害,而更現實的是,很多人沒到三十歲,心里就已經咯噔了千百下了,原因很簡單:沒錢。
幾個朋友坐下來聊天,聊生活,聊工作,總是繞不過房子車子孩子,哪哪都需要票子。
如果我現在有一百萬,我要…
如果我現在有一千萬,我要…
... ...
談天侃地,肆意意淫著有朝一日成了有錢人之后的生活。
與貧窮時的焦慮相比,錢確實能帶來安全感,就連意淫時說話的聲音都大了些。
把酒聊人生,朋友之間有時會問,你要掙夠多少錢,就會知足了?
其實,所謂的知足,也就是不再如現在這般焦慮,有了安全感,可以過上想要的生活了。
大多數人心中的好生活,理想生活是什么樣子的呢?
很多人心中的理想生活,有房有車有存款,家人健康,每年可以出去旅行幾趟,想買就買。
在解決了生存的溫飽問題后,人就開始追求更好的享受和生活體驗,需求越大,所需要支撐夢想的財富也就更多。
當你餓的時候,花5塊錢買一個面包,這是你需要的;花300元買一小塊蛋糕,這是你想要的。
其實,我們這一輩子,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
我們想要有一套大房子,好讓一家人都可以住得舒服;我們想讓孩子去名校就讀,無非是希望他有個更好的未來;我們想要父母的晚年更輕松點,生病了更不會因為沒錢而放棄治療;我們想要自己的晚年更愜意點,不給子女增加負擔,老了能自己養活自己。
那么,到底需要有多少錢才能過上想要的生活呢?
是200萬,還是500萬,又或者是一千萬,甚至更多?很多人雖然想過這些問題,但整個人和心總是飄著的,不著地,因為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到底應該怎么制定目標。
如果想過上那種理想的生活,你真正要去考慮和執行的是兩個方面:持續掙錢的能力和不動資產。
持續掙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可以是個人的能力,也可以擁有的資產所帶來的持續收益。
總有人說,買房,其實是很好的投資,在我們這個國家,房價只會越來越貴,可能會有短期下跌,但總體仍是上漲的趨勢,收益高的驚人。
但是對于年輕人來說,比買房收益更高的投資,則是擁有持續掙錢,掙更多錢的能力。
年輕的時候一無所有,焦慮,迷茫,很正常,你要做的就是靜下心來,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能力,掙錢的能力。
而學習一門技術則是當下年輕人最好的選擇。
不求大富大貴,只希望家人過得更加幸福,自己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