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張雅婷 實習生周懷陽 廣州報道
餓了么再次卷入不正當競爭漩渦。
安徽省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就餓了么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判決。法院認定,餓了么強迫商戶“二選一”遭拒后,強制關閉其店鋪,損害商戶商業利益,判定餓了么賠償美團8萬元。
在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升級的背景下,外賣平臺屢次遭罰。早在今年4月份,餓了么就因“二選一”行為被浙江溫州中級人民法院判賠美團,美團也多次因不正當競爭行為敗訴。
強迫用戶“二選一”被罰8萬
同時選擇兩家平臺,將提高起送費、縮小配送范圍、強制下線,這是餓了么在安徽滁州天長對商戶設置的“二選一”霸王條款。
滁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該起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判決,法院認為,餓了么強迫商戶關閉美團外賣平臺合法提供的服務,逼迫用戶與其簽訂獨家合作協議來排擠其他經營者的競爭,損害了商戶的商業利益,使消費者的選擇權嚴重受限,嚴重妨礙、破壞美團外賣等其他外賣平臺經合法提供的網絡服務的正常運行,判定餓了么賠償美團外賣經濟損失8萬元。
判決書顯示,2019年,已有多家商戶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映,自己因沒有和餓了么平臺獨家合作,被當地餓了么服務站工作人員縮小配送范圍、提高起送價,有些商戶甚至被惡意舉報、強制下線。
多家曾與餓了么有過合作的商家接受了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天長市拾誠餐飲店經營者張清江表示,在自家店鋪上線美團后,餓了么平臺業務員曾告知將會縮小店鋪配送范圍,最終店鋪配送范圍縮小至3.23平方千米,而此前配送范圍是天長市區;配送費也由此前的4元/單提高到9元/單。
當地幾家奶茶飲品店經營者也提到,在上線其他外賣平臺后,餓了么將自家店鋪的配送范圍從市區改成村鎮,起送價也從10元/單調高至接近999元/單。
在餓了么的“二選一”要求中,如果商家上線兩個平臺,餓了么的扣點(抽成)達到23%,且不能享受新店優惠;關閉美團后會降到18%,同時會享受優惠。相比之下,美團的扣點為15%。
經多方證實,當地餓了么外賣服務站從2018年開始,通過各種不正當方式強迫商家只能選擇餓了么一個平臺進行網絡銷售,對于在多家平臺上線的商家,當地餓了么服務站則采取縮小在線配送范圍,提高服務費、配送價、起送價的方式強迫商家作出改變。
對于不配合的商家,餓了么外賣服務站會在無充分事實認定的情況下,以不符合食品安全規定為由,擅自將商家強制下線。
對此,天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認定餓了么的行為擾亂了市場競爭秩序,已構成不正當競爭,處以罰款10萬元。
據悉,廣東省汕頭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也曾因餓了么以技術手段對商家配送范圍進行修改,對餓了么不正當競爭行為作出處罰。
嚴管不正當競爭
一直以來,餓了么和美團兩大外賣平臺在爭奪有限市場入住商戶、消費群體上競爭激烈,兩者之間涉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互訴屢見不鮮。早在今年4月份,餓了么就曾因“二選一”行為被溫州中級人民法院判賠美團經濟損失8萬元。
美團也因不正當競爭兩次被罰百萬賠款。青島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要求美團立即停止涉案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賠償原告餓了么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00萬元。此前,美團在金華也因“二選一”行為被判賠償100萬元。
針對“大數據殺熟” “二選一”等新型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政策監管趨嚴。
今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出臺,明確指出“二選一”可能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定交易行為,要求平臺內經營者在競爭性平臺間進行“二選一”,或者限定交易相對人與其進行獨家交易等行為,可能構成限定交易行為,違反反壟斷相關法律法規。
4月,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會同中央網信辦、稅務總局召開的互聯網平臺企業行政指導會后,包括美團、餓了么在內的多家互聯網公司都簽署了《依法合規經營承諾》,承諾平等對待平臺內所有經營者,不利用服務協議、技術等手段限制經營,嚴禁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