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房價可以說是令人望而卻步,辛辛苦苦幾十年,甚至。
連首付都交不起。那么古人是否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呢?古代的房價高不高呢?
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古代買一套房子需要多少錢。
我國歷史上朝代更迭,不同的朝代房價也不相同。
而買房子蕞難的就要屬南北朝時期了。
因為當時并不是一個大一統時代,甚至我們可以稱其為亂世。
有人因為戰亂破了產,當然也就有人因為戰亂而發了財,所以導致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太過懸殊。
根據南齊書記載,其民資不滿三千者,殆將苴辦。
說的是超過半數的百姓一年的收入不過三千錢。
您可能對這個三千錢沒有什么概念,咱們就用當時健康城的房子為例。
當時如果你要在健康買一套房子,得花上一百萬,穩一年才掙三千,買個房子要花一百萬。
這個房價可以說是高得離譜了。
普通百姓且不說買房能夠在戰亂之中有一席之地就已經不錯了。
那您可能要提出疑問,說既然買不起房,那他們都住在哪兒呢?
其實啊因為朝廷雖然管理著China土地,但是荒地卻不在管轄范圍之內,人們可以去開墾荒地來自己搭房子居住。
只是在開墾過后,每年要按當地的稅點繳納地稅。
雖然說自己搭建房子不是個萬全之計,但是也比天文數字的房價要好得多。
我們再來說說大一統朝代,比如漢朝。
漢朝時,陜西漢中人口稠密,交通便利,可以說是一線城市,城中的房屋均價大概是五萬到十萬之間。
這里說的可不是一平方米,而是一整處院子。
我們來算一筆賬。
當時朝廷里蕞低級的官員每年大約可以領九千錢左右,這樣的年薪刨去開銷,大概四五年下來買一套房子。
也不成問題。就算當時的百姓用十年的積蓄,肯定是可以買一套房子的。
而盛唐時期的房價也比較親民。
根據唐朝遺留的一些文書記載,一個占地三畝的庭院賣出一百三十八塊錢,相當于現在的人民幣大概是。
五十萬左右。
當然,地段不同,房子的價格也不相同。
房子越靠近皇宮,價格就越貴。
到了宋朝,房價又開始攀升了,不僅是尋常百姓,就連官員們都未必有好的住所。
一些沒錢買房子的官員便向朝廷中管理房產的部門租房居住。
在宋仁宗時期,他遣散了不少朝廷中的賢官,那這就意味著這些官員不僅無法享受朝廷的俸祿,還不能繼續住在朝廷賞賜或租賃的房屋中了。
當時的宰相杜衍退位時兩袖清風,導致他退休之后,連鄉間的住宅也沒有晚年。
便一直蝸居在南京車苑。
我們熟悉的東坡居士,蘇軾的弟弟蘇轍有一次在參觀完朋友的新房子之后,很是羨慕。
于是他回去也買了一座房子。
心愿雖然了了,但是他一生的積蓄也花光了。
在宋朝,有一本名為白塔水的書中,就曾經提出房奴的概念。提到,不少人花光了自己的積蓄。
在東拼西湊購買房產,此后的生活就要背負債務,節衣縮食。
不僅妻兒沒有好衣裳穿,就連被子都是縫縫補補的。
所以,無論古今,人們都面臨著生活中相似的問題,房價也始終是一個牽動人心的話題。
在我們華夏人的心中,擁有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才叫做有一個真正的家。
其實,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過著幸福的小日子,與房子又有多大的關系呢?畢竟。
有了房子,不代表有家,有愛才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