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濰坊市坊子區圍繞服務“一老一小”兩個重點群體,用心用情用力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與服務“一老一小”深度融合。
聚焦“老有所養”,破解養老難題。為升級養老服務載體,坊子區搭建完善區級智慧養老平臺,將全區6.1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信息全部納入管理,以“7612349”呼叫指揮中心為載體,連接老年人與家政、醫療、護理等服務供應商,居家養老上門服務逐步成熟。實施老年人家庭“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工程,打造綠色健康養老社區,提升群眾晚年生活質量。在政務服務大廳開設老年人辦事“綠色通道”,設置“代辦窗口”,推行“代辦幫辦”服務;推行健全失智老年人防走失關愛機制,首批共發放84個智能定位手環;推行老年人電子優待證,以科技創新為養老服務賦能。
關注“幼有所育”,呵護健康成長。坊子區深入實施入學高峰學位保障工程,投資6.6億元新建改擴建優質中小學5所,幼兒園7所,新增學位10584個。實施康復救助工程,持續做好兒童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和肢體殘疾兒童矯治手術康復救助項目,為53名腦癱智力殘疾、聽力言語殘疾、孤獨癥兒童開展康復救助。開展“手牽手圓夢行動”志愿幫扶活動,建立并落實困境兒童信息數據庫,將18名 “希望小屋”小主人納入幫扶對象,通過“牽手關愛”系統進行動態管理。深入開展“雨露計劃”,穩步推進困難家庭子女及殘疾人子女助學工作。開展“夢想直通車”微心愿認領活動,為300余個幫扶兒童送去VR科技、讀書繪畫等體驗活動,引導困境少年開闊視野,感受科技魅力,感知世界變化。
創新學習教育形式,豐富精神家園。坊子區發揮長者優勢,組建“五老宣講團”,圍繞黨史學習教育開展“學黨史·頌黨恩·長者先鋒繪新篇”系列活動,舉辦《從小小紅船到巍巍巨輪》《江山與人民》等主題黨史宣講“五進”活動;組織老干部藝術團的京劇愛好者進入社區表演,共表演《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9場次經典紅色樣板戲,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黨的故事送到基層。發揮青少年“紅色火種”作用,選聘43名“小小志愿講解員”,以紅色教育基地和學校為陣地,講解坊子黨史;扎實推進“中醫藥文化進學?!被顒?,實現試點學校全域覆蓋,增強中小學生健康意識、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打造“全域式”勞動教育新樣態,創建“華夏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堅持五育并舉、融合育人,讓青少年在創造性勞動中提升能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品質。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鵬 通訊員 高亮 李咨輝 王鑫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