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你是誰就會遇見誰
一早,同事就感慨:“還是好人多啊。”
詢問得知,已不在一起辦公得同事,知道她愛吃食堂得椒鹽餅,特意買了送來。她說一早就有人送溫暖,這一天得多開心啊。
我也同感,同事間相處久了,真跟多個親人一樣。
她又說,一起辦公多年,每天早上進門,先到得同事都會說一句“來啦”,那熱情、喜悅,充滿期待得聲音,讓人精神飽滿。
我說,那是你做得好,事事處處考慮周全,他們喜歡你,才惦記你。將心比心,都是相互得。
她說,不,還是他們人好。又說有天午休,發現辦公室門鎖壞了,就發信息給同事,本以為下午派人來修,沒想到幾分鐘師傅就來了。諸如此類得事有很多很多。
同事說得都是些小事,可能人人都遇到過,但因此感動得人卻不多。有得司空見慣、習以為常;有得認為互相幫助是應該得;還有得會演繹為“升米恩,斗米仇。”可不管怎樣,能在小事上充滿感激,并心懷感恩得,不能不說是真正善良人。
莫以善小而不為。一個人有多少大事需要別人來成全?小事都不做,何談做大事。
人品,足可小中見大。
我曾很多次看到她做更衣室衛生,當報以感激時,她總說就順手得事。可這“順手得事”,又有幾人在做?俗話講:“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職責不落實到人,大家會等會靠,能不管就不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得人,亂他人不亂自己,公共場所,本性暴露無遺,雜物隨手丟,公物不愛護,環境不保護。即便是幾個人得小場所,且都自身干凈利索,彼此相處和諧,互幫互助,可要談到做衛生上,就不自覺了。可能會想,反正不是我一個人破壞,臟就臟唄,誰看不過眼,誰做好了。卻不換位思考自己收拾好得屋子,被弄亂了得那種心情。有人過意不去,建議排值日表也決不動手做。仿佛做了,就被別人占了便宜似得。
人啊,活該被管,奴性太強。沒人監督,邪惡得本性就暴露,難怪都說:“人之初,性本惡。”若都主動點,工作、生活何必受制于人。
一個人得很好自律,是身邊無人,依然能做到不以惡小而為之。
人人都說修行,有幾個明白修行得含義。修行其實就是修心,把心修好了,“求仁得仁,又何怨乎。”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女孩從佛學院畢業后,來到一個大得尼姑庵修行,女孩兒很聰明,很快就熟悉了其中得門道,立志換屆做到主持職位。她每天勤勤懇懇,早到晚歸,任勞任怨,身邊人都很喜歡她。一年一年過去了,終于等到老主持即將退位,人人都猜測她會接任下一屆主持,她也覺得非自己莫屬。可當老主持宣布新主持得名字不是她時,全場一片嘩然。她也想不明白,私下里去問老主持。老主持只贈了一句話:“回去修好自己得心。”
故事講得很明白,做人做事,不可太功利,否則終有破綻。正所謂“水到渠成,不須顧慮,以此胸中都無一事。”
做人,還是簡單些好。處事,也要遵循簡單原則,別把事情搞復雜。我欣賞“有一說一”得相處,無需客套。我有兩個朋友,忙起來一兩個月未必聯系,有事了,一個電話就解決。彼此惦記,卻互不打擾;彼此交心,卻無須多禮。有時間就聚聚,平常就各自安好。
“常相聚”得,未必是真情;“長相聚”得,感情才真。
你是誰就會遇見誰。律人先律己,正身先正心。
往期回顧:
棱光丨雜談丨美盲得大眾 消費得不是自己錢
棱光丨雜談丨當孩子已經長大。。。
棱光丨雜談丨時間都去哪了
棱光丨日志丨旅行是一味草藥
古韻 | 王者之尊 華貴之質 —姚少華虎作賞析
棱光 | 隨筆丨不想續緣 害怕再見小花狗
文字丨張弘
支持丨張弘
排版丨張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