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wǎng)
一九五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出版得頭版。 資料支持
西藏昌都市江達(dá)縣崗?fù)写濉?感謝 詹 彥攝
沿著317國道一路向西,穿越金沙江,在川藏交界處,感謝終于找到了西藏自治區(qū)昌都市江達(dá)縣崗?fù)写濉?/p>
手腳并用爬上屋頂,79歲得村民普巴換上了一面新得五星紅旗——這是老人雷打不動得“儀式”?!?950年,我第壹次看見五星紅旗、遇到了金珠瑪米(藏語“解放軍”)!”普巴說,從那時起,金珠瑪米軍帽上閃閃得紅星就留在了他心里。
1950年10月,華夏人民解放軍第18軍在金沙江畔得崗?fù)写宕蝽懖紤?zhàn)役第壹槍。雪域高原上蕞先升起五星紅旗得崗?fù)校蔀椤拔鞑亟夥诺谝即濉薄?/p>
在崗?fù)写逡粋?cè)巖壁上,感謝看到“西藏”兩個大字,這是當(dāng)年戰(zhàn)士們解放崗?fù)袝r用刀刻下得。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與西藏地方政府簽訂《關(guān)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得協(xié)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5天后得,用3個整版報道了這個好消息。
“解放前,我們要沒完沒了地向土司交稅,連吃飽穿暖都做不到,哪還有什么尊嚴(yán)!”捧起當(dāng)年老報樣,89歲得村民江勇次仁感慨得很,他右手食指仍有接近90度得彎折,這是封建農(nóng)奴制時代留給他得苦難創(chuàng)痕,“是金珠瑪米打跑了欺負(fù)村民得藏軍,讓我們見到了光明。”江勇次仁說。
村民澤旺平措把感謝拉進(jìn)家里,一股腦兒摘下墻上得幾樣“寶貝”,“你看,這些東西就是當(dāng)年留下得?!睌[在桌上得,是3只生銹得軍用水壺和1個飯盒。
“金珠瑪米紀(jì)律可嚴(yán)了,不吃我們一粒青稞、不拿一針一線,一來就給村里人發(fā)糧食,那是我小時候吃得第壹頓飽飯。”說起解放軍,澤旺平措一口一個“亞木哥”(藏語“好”),“共產(chǎn)黨得恩情,我們永遠(yuǎn)不能忘?!?/p>
站在崗?fù)写宓密娛碌锉づf址,金沙江水從村邊奔騰而過,陪伴村民們感受著新西藏得巨變。1956年,金沙江上拉起第壹座吊橋,崗?fù)腥硕山槐卦儆门Fしぃ?974年,317國道金沙江老橋建成;2008年,崗?fù)薪鹕辰髽蚪ǔ赏ㄜ嚒煌l件越來越好,不僅便利了崗?fù)腥顺鲂校沧尨迕裼辛嗽鍪涨?。村子里停放得小轎車、大卡車隨處可見,不少村民通過跑運輸邁上致富路。崗?fù)写羼v村第壹書記薛偉介紹,全村80%以上家庭都開上了汽車。隨著黃牛養(yǎng)殖場和清油加工廠先后建成,村民錢袋子一天天鼓起,去年崗?fù)写迦司兪杖?2552元,在全鎮(zhèn)各村中排名第壹。
行走在崗?fù)校瑣湫碌锰柲苈窡舾裢鈸屟?,康巴特色得“崩瓦”(藏語“井桿式民居”)獨具風(fēng)情。房前屋后栽滿桃樹,紅白相間得土豆花散落庭中,崗?fù)写灏珈n了西藏“東大門”。
“很多在317國道自駕得游客看到崗?fù)写澹紩氐毓者M(jìn)來轉(zhuǎn)一轉(zhuǎn)。這幾年,慕名來得人更多了,專門看一眼西藏解放第壹村?!毖フf。
崗?fù)写褰晗嗬^建起十八軍渡口紅色遺址公園、金沙江觀景臺、鄉(xiāng)村游步道等景點,2019年入選首批華夏鄉(xiāng)村旅游重點村名錄。
在自家民宿得客廳,72歲得尼瑪次仁忙個不停,一個勁兒地給客人送餐倒茶,正午得陽光把屋里烘得暖洋洋。
“7月19號,這日子我可記著呢?!?0年前得那一天,有3名大學(xué)生來村里畢業(yè)旅行。好客得尼瑪次仁拿出糌粑、酥油茶招待,還把家里得床鋪收拾出來,請幾名年輕人留宿。離開前,學(xué)生們硬是將幾十元錢塞進(jìn)尼瑪次仁手中。
“那時我才知道,原來家里得空床鋪都是‘金窩窩’?。 敝螅岈敶稳书_辦了崗?fù)写宓谝技颐袼蕖K妹袼抟褦U(kuò)建至4間房,蕞多可容納20余人,每年接待游客近千人。原先不會講普通話得他,跟四方游客得交流也越來越順溜。
吃上“旅游飯”得不止尼瑪次仁一家。薛偉說,崗?fù)写瀣F(xiàn)有掛牌正式民宿10戶、青年旅社1戶,每戶民宿月平均收入可達(dá)4000多元。村里準(zhǔn)備下大力氣挖掘旅游資源,把崗?fù)写宓妹麣獯虻酶憽?/p>
臨別前,尼瑪次仁向感謝透露,打算把大兒子澤登扎西家也改建成民宿?!八D暝谕庾錾猓孔涌罩彩强罩蝗缱雒袼迣嵒?。想過上更好得日子,我們大家都要奮斗?!保ǜ兄x 劉樂藝 劉 峣)
《 海外版 》( 2021年05月14日 第 01 版)
“來這里打卡”系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