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人和人的相遇是緣分,而一個生命和另一個生命的相遇,更是緣分,這里說的相遇,是精子和卵子孕育生命的相遇。
這件在很多人看來水到渠成的事情,在劉先生和小蘇身上,卻是一場頗為艱難的馬拉松賽跑。他們結婚數年,小蘇始終無法受孕,無奈走上了胚胎移植的道路。
然而,7次胚胎移植,兩個生命怎么也相遇不上……
水到未必渠成
五次移植均告失敗
2018年,26歲的小蘇備孕兩年無果,著急抱孫子的父母催促小兩口來到當地醫院檢查。檢查結果發現,劉先生患有“少精弱精癥”,而小蘇卵巢功能及子宮內膜形態均在良好水平。醫生說需要進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俗稱試管嬰兒,但隨后進行的兩次胚胎移植,均以失敗告終。
當地醫生甚感奇怪,再次為小蘇做了檢查,并未發現異常。認為失敗還是概率問題,建議第三次或第四次胚胎移植。但是,直到第五次移植,仍以失敗告終……
五次高質量的胚胎移植均未能成功,小蘇夫婦深受打擊,但“想要一個孩子”的愿望時常在心頭簇動,他們不想放棄,找到了瑞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
因“土”制宜,兩步“種植”
小蘇這是典型的不明原因“反復種植失敗”病例,屬于目前生殖醫學界的臨床難題,發病率10%左右。胚胎質量、內膜情況都沒有問題,怎么就是懷不上呢?難道是時間把握上還是不對?
眾所周知,胚胎移植猶如種子生根發芽,胚胎就是種子,子宮內膜就是土壤。但是,并不是什么時候播種種子都會發芽!只有在合適的時間播種,才能夠生根發芽。子宮內膜需要在特定的時間窗才允許胚胎順利著床,這個時期稱為“種植窗”。
研究發現,一般排卵后的5-9天是子宮內膜的種植窗,在反復種植失敗的人群中20-30%表現為種植窗“變異”,有的人種植窗可以推遲到排卵后10天之后,有的人則在排卵后3-4天,這種現象叫“子宮內膜種植窗漂移”。
于是,主診醫生給小蘇檢測了種植窗期子宮內膜容受窗評估(ERA),內膜標本也同時送病理檢查。報告結果讓人疑惑:ERA提示,種植窗在正常范圍,而病理卻提示子宮內膜呈現分泌早期改變。醫生根據前五次正常時間移植均告失敗的結果,認為患者小蘇存在種植窗滯后。
根據這一癥狀,小蘇第六次為小蘇進行胚胎移植,這次采用的是“兩步移植法”移植。
常規方案的單次移植,一般是一次性移植一到兩枚胚胎,而“兩步移植”則是以正常移植時間為基準,推遲1天及推遲2天移植2枚胚胎。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分兩次播種,增加成功概率。
移植后9天,小蘇的HCG值略有升高,提示胚胎獲得了著床,但遺憾的是,幾天后就下降至正常值,提示第六次移植再次失敗。
第七次移植,醫生又做了些改進,分別在正常移植時間和推遲2天各移植1枚胚胎,讓人泄氣的是,這次胚胎再次“生化”,第七次移植又失敗了。
適時“搶種” 好“孕”降臨
4次促排取卵,7次胚胎移植,小蘇那沓厚厚的病歷已經被磨得卷起了邊角,上面記錄的是小蘇4年來坎坷的試管助孕之路。
該做的檢查都做了,該調整的也調整了,問題到底在哪?不得不說,小蘇這個案例,著實特殊。
針對這個特殊案例,生殖醫學中心的專家們再次圍坐在一起,大家一致認為,問題大概率還是出在了種植窗上。
“種植窗漂移是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一般認為,種植窗提前或者滯后即為種植窗漂移,但實際上還有一種較為少見的情況,即“種植窗縮窄”。”徐步芳主任首先發話。
她解釋說,有的胚胎著床的時間甚至縮短為十幾個小時,錯過這個時間段,土壤變成了“鹽堿地”,種子便無法落地生根。
韓啟新博士結合病史說道,根據小蘇的病史資料,雖然ERA提示為正常,但是前五次移植均告失敗。而病理分期提示為分泌早期,提示該患者種植窗可能存在輕微滯后的可能。
張丹醫生判斷說,“是的,最后兩次采取的兩步移植,獲得了生化妊娠,更加證實種植窗滯后,應該在正常時間與推遲1天之間。”
在這次討論的基礎上,生殖醫學中心徐步芳主任和團隊決定采用“搶種”的方法,盡量貼近其本來的種植窗,分別于正常時間及推遲1天各移植1枚胚胎。
經過11天等待,抽血驗孕顯示,小蘇受孕終于成功!這場歷時數年的“馬拉松受孕”終于走到了終點。好“孕”降臨小蘇全家,家人們禁不住喜極而泣。目前,小蘇已經懷孕37周,產檢一切順利,全家人滿懷期待地等待寶寶的出生。
徐步芳主任表示,盡管試管助孕的“常規”方案已經非常普及,但仍有很多的患者,尤其是反復失敗的患者需要“非常規”的方案才能獲得好“孕”。小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相比正常人群,小蘇的種植窗時間非常短,可謂早一步春芽不發,晚一步錯過谷花。從“常規”的助孕方案,到看似“非常規”的兩步移植方案,小蘇的胚胎不再錯過種植窗,獲得了成功。而其他的反復著床失敗患者病因復雜多變,需要仔細甄別。精準鑒別分析病因,進行個體化治療,是獲得“好孕”的關鍵,近年來,越來越多像小蘇這樣的患者在瑞金生殖醫學中心收獲了“幸孕”。
文、編 | 韓啟新、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