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份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沖上熱搜。
報告里說,2021年“從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占比大幅提高”,而且這部分從業者的“月均收入為10571元”。
圖片來源:人社部網頁截圖
這句話原本是在陳述北京外來新生代農民工出現的新的就業趨勢,沒想到卻被“斷章取義”為“IT從業者被官方定義為新生代農民工”。這恰好暗合了程序員們一貫的自嘲說法,話題隨即引發熱議:
“終于找準了自己的官方定位:‘碼農’本農了;
上班地點從工地轉移到互聯網,原來我們是新生代農民工……”
“新生代農民工”其實并不是一個新詞。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這一概念——出生于20世紀80年代以后,年齡在16歲以上,在異地以非農就業為主的農業戶籍人口。
我們模糊地知道,這批“拉著拉桿箱”的農民,和過去“扛著蛇皮口袋”的農民不一樣了。但具體怎么不一樣,并沒有投以太多目光。這份近期公布的《2021年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讓我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刻板印象
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在全市范圍開展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動態監測調查,官網可查的是2017年、2019年和2021年。
從三份報告可以看出,北京外來新生代農民工“集中于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就業特征一直沒有變過。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這六大傳統行業(下同)吸納了3/4的就業人數。
2021年,變化出現了。
圖片來源:《2021年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
以就業人數排名來看,“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2017、2019年并沒排進前列。但2021年的調查樣本顯示,這個行業的新生代農民工多了起來,人數所占比例比2019年提高3.7個百分點,在所有行業中增幅最大,占比已經超過“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從業者月均收入也同比增長15.5%,達到10571元。
圖片來源:《2021年北京市外來新生代農民工監測報告》
在這個行業中,“90后”農民工表現更加突出,其從業人數占比,比整體新生代農民工群體高出3.7個百分點,顯示進一步向“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聚集趨勢。
這個行業具體做什么呢?按照2017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包括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互聯網和相關服務,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平均工資數據顯示,在城鎮私營單位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正是年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
所以,當“月薪過萬的碼農”與“新生代農民工”出現交集,就打破了人們對“農民工”群體的刻板印象。
代際更替
這個問題背后,其實是農民工群體的代際更替,正在出現“質變”。
國家統計局2009年的監測調查顯示,那時起新生代農民工就占到外出農民工一半的規模。當年,農村從業勞動力中,“80后”只占26.4%,外出農民工中,“80后”占58.4%,新生代農民工已然成為外出農民工的主體部分。
這十年時間,全國新生代農民工所占比重穩定在50%水平,絕對數則從2009年的8487萬人增加到2021年的1.4億。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代際更替催生變化,這群人和老一輩已然不同。如果給全國新生代農民工一個群像,應該有這么幾個標簽:不懂農業生產,依然吃苦耐勞,愛上網,愛社交,長期工作生活在城市,愿意消費,也愿意自我提升,更看重職業前景。
北京的監測報告還披露了新生代的學歷情況,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占比為21.2%,比2019年提高7.9個百分點。其中,研究生學歷占比為1.2%。
也就是說,他們中每5個人就有一人的學歷是本科及以上。相比全國2021年外出農民工“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5%”的水平,出眾不少。
再加上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北京IT相關從業人員高達138.9萬人,相當于滬深兩地之和。
微博網友“自嘲” 圖片來源:網頁截圖
人才素質與產業環境的因素疊加,北京近年來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外來的新生代農民工出現職業變化,也就順理成章了。
身份認同
根據北京的監測報告,建筑業、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倉儲運輸這些行業的新生代農民工逐漸減少。和被捆綁在流水線上、鋼筋水泥間相比,他們更愿意從事騎手、快遞小哥等服務業。
除了工作,新生代農民工的消費也在進一步融入城市。
2021年新生代農民工消費支出金額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食品煙酒、居住、衣著及其他日用品和服務,分別為14032元、10861元和5141元。吃穿住消費占總消費支出7成以上。
監測報告還呈現出一些積極變化。比如住房,2021年新生代農民工以租賃私房為主,占60.5%,比重在降低;單位提供住房的占33.1%,比例在提升。而且新生代農民工對現在居住條件表示滿意的占66.5%,比上年提高3.0個百分點。
雖然獲得公共性住房和購買自有住房的比例還很低,但在超大城市高房價的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的“居住性質略有改變,居住滿意度小幅提升”。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全國性的《2021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進城農民工中,41.4%認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國家衛生健康委流動人口服務中心研究員劉金偉解析,當前流動人口的構成以“80后”新生代為主,他們長期工作生活在城市,融入城市的愿望強烈。
然而,國家統計局的調查報告顯示,城市規模越大,農民工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越弱,對城市生活的適應難度越大。流動人口融入城市還存在諸多障礙。
無論是超大城市,還是小城鎮,期待已經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民工可以真正實現市民化,更期待不再以戶籍的城鄉二元歸屬來劃分人群的那一天。
每經發文人 吳林靜 每經編輯 劉艷美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