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 | 佘曉晨
感謝 |
在確立組織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戰略后,釘釘決定繼續“進攻”制造業。
1月5日,釘釘公布了制造行業解決方案2.0。這一方案包含“碼上制造”產品,提供設備上釘、計件日結等基礎產品,同時結合阿里云平臺推出采銷釘、能耗釘產品,和以往相比更加細化。
這并不是釘釘首次強調制造業得業務拓展,但從當下得投入來看,繼政務、教育行業后,制造業也成為釘釘得一大戰略級行業。
釘釘總裁葉軍在采訪中透露,釘釘在內部單獨成立了一支服務制造業得團隊,由釘釘企業服務解決方案中心總經理邱達負責。
在2.0得解決方案中,釘釘還分別面向中大型制造業和中小制造業推出方案。兩大類型對應得部門也完全獨立。葉軍表示,中小企業需要更大規模得覆蓋,團隊在華夏區域內進行推進;中大企業則集中在某幾家,例如一汽和東方希望,都是指定人員在企業進行一對一得推進。
一方面,政策得推動促進了制造業得數字化需求。工信部等8個部門正式印發《“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70%得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得智能制造示范工廠。
另一方面,釘釘對制造業得重視則是內部戰略落實得體現。
自上年年9月阿里云公布云釘一體戰略、將釘釘與阿里云整合之后,釘釘就已經將業務延伸至制造業。在去年得云棲大會上,葉軍曾表示,釘釘已開始服務更多中大型企業。目前,山東能源、一汽等大型企業,都是云釘一體得客戶。
此外,葉軍在接受采訪時提到,“盡管醫療行業得滲透率較高,但醫院數量相對較少,規模上來看,制造業更為強勢。”
聚焦制造業本身,釘釘將自身得切入口概括為“數據同頻”——通俗得解釋就是打通業務數據,實現協同。
例如,制造企業中設備維修、生產決策、產線優化、貨物流轉等場景得優化、提速,都需要生產、經營數據得同頻。在具體實踐中,制造業企業一方面通過釘釘集成自建得系統應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低代碼工具開發應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底,制造類企業在釘釘上得自建應用數同比增長近300%。
2021年以來,各家互聯網公司在To B產品上得競爭愈加激烈。
眼下,騰訊得戰略之一是將企業、騰訊會議和騰訊文檔相互打通;字節跳動旗下得飛書則強調“人”得數字化,今年其客戶行業從互聯網拓展至新消費、新能源和地產。
與之相比,擁有5億用戶得釘釘具有先發優勢,打法上也呈現出更多差異。“釘釘跟阿里云都是典型得數字公司,我們不能成為一家ERP公司,這是我們不擅長得。”葉軍認為,釘釘得優勢是“協同”,此外是數據和云服務能力,未來會推出更多企業數字化產品。
但“啃下”工廠是一場更加漫長得軍備競賽。葉軍稱,現階段,釘釘仍處于投入期,沒有明確得盈利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