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陰歷四月十七是甄嬛的315歲生日,全網慶賀!
轉眼《甄嬛傳》播出已經過去了十余年,當年青春懵懂追劇的群體,如今大多是孩子爸媽了,不得不感慨時間飛逝。
過去了這么久,沒想到娘娘因為“生日梗”又火了一把,真是“活久見”,由此又引發了一場關于過生日是過陰歷還是陽歷的爭論。
全網慶祝甄嬛315歲生日,網友陷入“回憶殺”
《甄嬛傳》開啟了內地宮斗劇的先河,從此后各種大女主劇衍生,這部劇也成為很多人的“職場指南”,生命力頑強,也是重播率較高的電視劇。
想當年甄嬛剛入宮的時候,和眉莊姐姐、安陵容組成“鐵三角”,互報生日時辰,大有義結金蘭之義,沒想到“相距百年”,成為了大家熱議的“穿越梗”。
甄嬛對“安小鳥”說,她那年十七歲,是四月十七的生日。為了給愛妃慶祝生日,那時和還不是“鈕祜祿甄嬛”相愛的四爺,特意囑咐果郡王操辦生日禮。
果郡王心思精巧,為大家呈現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生日宴,或許從那時起,就為兩個人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5月28日恰逢甄嬛陰歷生日,網友集體陷入“回憶殺”,嚷嚷著給甄嬛娘娘過315歲的生日,竟是“有理有據”,不得不佩服追劇粉的熱情和智慧。
過生日是儀式感很強的一件事,一年一次的慶生成為很多家庭的“必備項目”。娘娘都在過陰歷生日,那么你過生日是陰歷還是陽歷呢?
對于這個問題很多人嗤之以鼻,“沒文化真可怕!”甄嬛所在的年代是以農歷作為計時單位的,自然是過陰歷。然而到了現代,關于過陰歷生日還是過陽歷生日,一直存在爭議!
陰歷生日,體現著老祖宗的智慧,很多人還在沿襲
陰歷又被稱為農歷,是以月球繞地球的一周作為一個月,12個月為一年,古人認為太陽“為陽”,月亮為“陰”,因此我國的傳統歷法被稱為“陰歷”。
這種歷法從夏朝就開始實行了,采用置閏月的方式,能夠使得陰歷和陽歷保持大體的一致。
農歷的獨特之處在于,她結合了二十四節氣的變化,能夠知道人們務農和養生的調整,是老祖宗智慧的結晶,古代以農業立國,農歷的算法指導意義強,自然更受人們的青睞。
到了現代也有很多父母給孩子過生日時,仍然選擇過陰歷,作為沉淀我國幾千年文化的陰歷生日,更加“厚重”,也算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過陽歷生日簡單易記,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國際歷法是以一個太陽回歸年作為周期的,被稱為“陽歷”,各國通用。
當西方的紀年方法傳入國內后,迅速推廣開來,如今我們的戶口本、身份證等證件上,所填寫的也都是公歷生日。
相對于陰歷生日的“變動不居”,過陽歷生日簡單易記,每一年都是固定的,應用性更強。
比如學校給小朋友慶生,一般都是以身份證上的陽歷生日為準,一些商家推出的優惠、打折活動,也是按陽歷生日來進行的,會很方便。美中不足的就是對于國人來說,總覺得欠缺點內涵。
還有的家庭會采取折中的方法,一年給孩子過兩個生日,陰歷生日和老人過,遵循傳統;陽歷生日放手讓孩子和同學去過,增強社交。
過陰歷生日還是陽歷生日,都不是原則性問題,孩子接受就好
孩子大一點之后,是按陰歷還是陽歷過生日,最主要的還是看孩子的意愿,“小壽星”覺得過哪天比較舒服,那么就按照孩子的意見來,沒必要為這件事情爭得面紅耳赤。
過生日講究的是“儀式感”,要讓孩子在那天明白兩點道理:
第一,兒的生日,母親的受難日,要感恩父母的生養之恩,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第二,過了一年又大了一歲,“大孩子”要有大孩子的樣子,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尤其是像14歲生日、18歲生日,孩子們到了能夠承擔法律責任的年紀,一定要明白“長大”意味著什么,不能瞎胡鬧。
此外,過生日最重要的是一份心意,小朋友之間不要盲目攀比,不要奢侈浪費,哪怕是一塊蛋糕,也能讓孩子感到快樂,這就足夠了。
互動話題:哪位大神算算甄嬛是啥星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