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廈門島外項目建設一派繁忙。在同翔高新城,天馬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項目正推進廠房裝修、設備制造等工作,為明年上半年產線點亮做準備;中航鋰電廈門二期項目工地上,工人們為企業增產開足馬力;環東海域新城,產業聚集效應日益顯現,東部體育會展新城3個大型體育場館初露雛形……
近年來,廈門更好發揮區位優勢,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把跨島發展戰略不斷向縱深推進,在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中走前頭作示范,更高水平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
啟動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創新
滿載銅制品的12個集裝箱從江西銅業貴溪工廠裝箱啟運后,搭乘南昌—廈門海鐵聯運班列運抵廈門港,并通過大三通航線“中遠之星”輪,運往基隆。在日前舉行的廈門市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首發儀式上,廈門外代國際貨運有限公司簽發了福建省首份多式聯運“一單制”提單,這標志著廈門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創新正式啟動。
多式聯運是指水路、公路、鐵路和航空交通工具相互銜接轉運的運輸模式。多式聯運“一單制”是指“一次委托、一次付費、一單到底”的全程管控服務。
據悉,實施多式聯運“一單制”改革將有力推動物流數據信息共享和單證標準化,探索利用多式聯運提單物權憑證功能開展信用證結算和融資抵押等業務,解決中小微進出口企業融資難題;有利于加快貿易流通速度,提升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為實施啟運港退稅政策打下單證、貨物流轉的基礎,對促進廈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和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及與臺灣地區、海絲沿線港口物流標準互聯互通有重大意義。
建設國家高端制造示范基地
廈門市發布“十四五”時期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廈門市“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發展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到2025年,廈門將構建起電子信息萬億產業集群,高端裝備、新型消費、新材料及生物醫藥將被打造成為新興千億級產業鏈群;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3000家,年銷售額百億以上企業達到15個;在生物醫藥與健康、集成電路、新材料等領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形成一大批以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為核心的創新型企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躋身全國前列。《規劃》還提出了統籌工作部署、健全人才保障、提升土地保障、加大資金保障、鞏固技術保障、強化數據保障等措施。
近年來,廈門市積極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增強核心競爭力,堅持“鏈群齊抓”,深入實施千億產業鏈群培育工程,著力打造12條千億產業鏈群,加快構建以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數據顯示,1—6月,廈門市111個省重點在建項目計劃投資336.5億元,實際完成投資452.5億元,超同期計劃投資116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70.9%,超序時進度20.9個百分點。
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
位于廈門市湖里區的祥嶺路,被南北走向的鷹廈鐵路和成功大道“切成”東西兩段,成了一條被擱置多年的斷頭路。祥嶺路周邊分布著多個居住區,湖里區第二實驗小學也坐落于此。此前不少居民都要繞個圈接送小孩兒,很不方便。如今,隨著祥嶺路下穿鐵路接線工程竣工,不僅周圍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同時也緩解了仙岳路和金湖路的交通壓力。
談及祥嶺路打通的變化,家住附近的吳女士欣喜地說:“以前,我每天接送孩子都要繞一大圈,特別麻煩。祥嶺路打通后,送孩子上學穿過隧道,少走了兩公里的路程。”
據了解,未來三年,廈門將打通46條城市道路“斷頭路”,總里程約20.85公里,總投資約45.93億元。
廈門市堅持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努力為群眾創造高品質生活,讓老百姓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優化城市規劃功能,廈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出臺《廈門市工業(倉儲)用地改造管理暫行辦法》《廈門市商業辦公項目土地用途變更和建筑功能臨時變更管理暫行辦法》《廈門市商業辦公項目變更為租賃住房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廈門市工業(倉儲)用地改造、商業辦公項目用途變更的具體意見和要求,進一步補齊民生短板。
(本報發文人 馬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