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才子,今天我們來講一講,關于婆媳矛盾的問題。很多學員在咨詢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僅跟丈夫處的不太好,可能也會有一些婆媳矛盾。而且你會發現婆媳矛盾如果處的不好,影響還是比較大的。你看孩子丈夫等等,就會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或者一直都有在抗爭的狀態。這樣的狀態里你就會覺得很累,那這一期就會告訴大家,婆媳矛盾到底來自于哪根源在哪?然后也會告訴你,為什么累?到底要怎么去解決?
我們總結其實婆媳矛盾只來自于四件事情:帶孩子的事情、養孩子的事情、生活習慣的事情、和互相越界的事情。那么簡單來解釋一下,生孩子帶孩子很好理解,你比如說有些媳婦會認為,我工作這么累作為婆婆你應該幫我帶一下。那作為婆婆也有人會認為,我已經累了這么大半輩子了,那我應該清閑一點,你自己帶。
比如說養孩子的一些生活習慣,婆婆認為孩子不吃飯我得趕緊喂著他 怕他餓了那媽媽就會認為你這么喂他孩子,以后就嬌慣了,不喂就不吃了。就是養孩子的觀念問題,一些生活習慣上的問題。比如早上在吃早點這件事上,老人比較節儉一點,那么可能跟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最后一個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叫互相越界。
我們以前也講到過,婆媳其實是兩個不太相干的人。為什么這么講?婆婆和公公是一個家庭,你們結婚了以后,你們是一個家庭。但是如果這兩個家庭中互相的干涉,互相的越界,絕對會出問題。比如說有的婆婆會去干涉小家庭,就覺得你們想買個床,她都要發表一下意見、買個被子她也要發表一下意見。那這種過度的越界,肯定會產生矛盾。
那么這四件事情我們把它從心態上歸納一下,只源于一個:應該化思維。你有沒有發現,這里面都是這種應該化思維,媳婦覺得:你應該幫我帶孩子,婆婆覺得:你應該理解我都老了、要休息一下。你應該理解我我是關心孫子,所以才喂他吃的。那你應該理解我,我是怕把他慣壞了.....都是這種應該化思維。
其實有好多婆婆覺得,我應該要幫助你們小家庭,你們被子也不會挑我幫你挑。那這個媳婦肯定會覺得,我們都已經組成家庭了,你應該避個嫌等等。其實在這里大家就可以想一下了,如果你也跟你的婆婆發生過矛盾,先問問自己:你有沒有產生那種應該化思維,你是不是覺得,你的婆婆應該要怎么做,所以才產生了比較大的矛盾。
當然對方肯定也有了解了這個原因之后,我們就知道為什么我們這么累了,因為我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對方身上,過度的在意,所以才會累我覺得,婆婆你就應該幫我帶孩子,但是你好像一直都不帶,那我就一直要跟你周旋下去,你按照我這個標準來。所以就會特別累,當然了對方肯定不會。那對方其實也是。
那么這個情況下我們到底該怎么去解決呢?兩個細節第一個就是要學會“認清邊界”。其實我們之前不止一次講過婆婆跟媳婦,其實就是兩個世界的人,兩個家庭。你跟她其實沒有太多相干的。就是你嫁過來,你跟誰過日子?是跟你的丈夫過日子嘛。跟她之間只是什么呢?就像親戚一樣,客套一下就可以了、保持你的孝道就可以了。
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把孩子送到學校去上學,跟你家孩子關聯最大的是誰?是教他的老師,但是你不能說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上學,我覺得這個學校的所有人都應該教他,上到校長、下到做保潔的,這不現實。其實你只需要關心老師就可以了,那么你嫁到他們家,其實你只需要處理好你跟你丈夫之間的關系就好了,反過來講只要你處理好了跟丈夫間的關系,婆媳矛盾就不是什么太大問題。反之你把目標搞錯了,放在婆婆身上,你會發現,跟丈夫處的也不會太好。這就是邊界的問題。
第二個是“去除應該化思維”。可以把這種應該先留給自己,我們剛剛綜合了一下,矛盾的根源來自于什么?應該化思維!那是不是我們把它要去掉,去掉之后我們到底該怎么做呢?很簡單就是下次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先去評對錯、也不要老想著你應該怎么做,而是先告訴自己,這個事情上我應該怎么做,做好我自己的本分,其實就可以了。你做好自己的本分,如果對方還是那個樣子,一直刻意為難你,那是她的問題,你沒有做好自己,總是要求對方,這我們也說不過理是不是這個道理?
我拿一個實際案例來講:比如剛剛說到的婆婆怕孫子餓了,就喂他吃飯,你怕把孩子慣壞了,你就不讓她喂,你們倆誰對誰錯?其實都沒有錯。婆婆也是關心孩子,你也是怕帶壞了孩子,你們倆出發點是一致的。這個時候如果我總是覺得你不應該喂孩子,這個問題就不好解決,其實我們就想自己,我應該做什么?我作為一個母親,我是要去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就可以了,幻想一下如果說你通過正確的引導,這孩子沒有那種被慣壞,就說一定要喂著才吃飯。婆婆這件事情還重要嗎就?不重要了!
也希望對你的感情和婆媳相處有所幫助,那么最后也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最看不慣你婆婆的一個什么習慣,可以在我們的評論下方給我留言,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