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關于未成年人“巨額打賞”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些新聞背后通常都會有一個讓聽者啼笑皆非、讓家長欲哭無淚的故事。而“打賞”的背后,往往會導致一個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巨大的財務危機。福州的一位林女士向《維權超給力》欄目爆料,說自己的孩子成為了這類事件的主角。
(網絡圖)
孩子在家上網課,卻迷上了手機游戲直播,打賞主播近20萬
今年4月10日,林女士發現自己銀行賬戶中的20萬元不翼而飛,她一查才發現,這些錢竟然都被自己11歲的兒子小杰(化名)打賞給別人了。據林女士說,小杰因為疫情在家要上網課,她就把手機一直放在孩子那里,沒想到小杰玩起了一款叫做迷你世界的手機游戲,還成了快手平臺上該游戲主播的粉絲,并開始了瘋狂打賞。
“我一直是非常相信我兒子的,我也跟他說過玩玩那種小游戲可以,千萬不敢去玩網絡游戲。那段時間他拿我手機上網課,我看他平常都挺乖的,晚上很早睡覺,沒想到他居然趁大人睡著,半夜開始玩手機。”
(網絡圖:手機游戲《迷你世界》)
林女士到銀行查看賬單流水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3月和4月短短兩個月內兒子小杰給這名游戲主播總共打賞了199502元,送出了好多個價值666.6元的“游樂園”禮物。從林女士提供的“微信支付交易明細證明”可以看到,小杰打賞基本都是在凌晨0點-1點的時間,也有凌晨4點的打賞記錄,每一次打賞金額幾乎都是蕞高充值額度是1688元,而且這些錢大部分都是在3月26日、3月27日、4月1日、4月2日四天之內花掉的,其中蕞為夸張的是2日凌晨,小杰在凌晨零點36分至38分,短短兩分鐘的時間內瘋狂充值了7筆1688元的快幣,11816元錢就這么燒了。。
一個十一歲的孩子為什么能夠自行進行網上支付呢?林女士說這是她的疏忽。
“我買菜的時候,孩子看到我輸入微信支付的密碼,就記住了,我給他手機之前忘記解綁銀行卡,我太大意了”
林女士告訴記者,小杰瘋狂的“打賞”持續到今年4月2日,直到那天一個好心網友私聊小杰,提醒他停止刷禮物。
林女士懷疑主播誘導孩子“打賞”
通過對小杰的詢問,以及查看小杰在快手平臺上的聊天記錄,林女士懷疑,游戲主播有誘導孩子“打賞”的嫌疑。
“我孩子說,主播在直播時問過'直播間里有沒有小孩子’,小杰就說自己是小孩子。跟主播的私聊中,主播也有暗示孩子給禮物。”
林女士提供的孩子與游戲主播QQ聊天記錄截圖
向快手平臺申訴,但證據不足被駁回
4月10日,林女士聯系了快手客服,客服人員表示,如果她能夠證明打賞主體為未成年人,平臺可以酌情退款。于是,林女士在快手平臺上上傳了聊天截圖、孩子上網課記錄、支付憑證等一系列材料,但至今未能申請退款成功。林女士說,快手給她的回復是,證明材料不夠齊全,無法證明打賞是孩子的行為。
“我上傳了5次材料,都沒有通過,因為材料缺失。客服說家里的監控錄像,或者直播時的回放都可以成為證明材料,但我家又沒有裝監控,直播回放我也沒權限看到。”
FM全媒體記者隨后也聯系了快手平臺,公關部門相關人士回復:因家長無法提供未成年人打賞或主播誘導的詳細信息,核實需要一定時間,工作人員會積極推動,如符合未成年人打賞會盡快進行退款。對于主播的行為,平臺也有嚴格要求,嚴禁主播誘導未成年人打賞,一旦發現將進行封禁處理,家長如提供相關誘導信息,工作人員會進行處理。快手將繼續加大此類事件的監管力度,切實保護好未成年人權益。
但當記者詢問對方,為什么林女士的證明材料不足,需要什么材料才能證明時,對方表示不方便透露細節。
律師:法定代理人不予追認,則未成年人打賞行為無效
福建新世通律師事務所周林律師表示,未成年人在參與網絡付費游戲或者網絡直播時,通過充值、“打賞”等方式支出的款項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則該付款行為屬于效力待定的行為,需要經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認后才能發生效力。如果法定代理人不同意或不予追認,則該行為無效。
“11歲的小杰打賞主播20萬這明顯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若能證明小杰的打賞行為確實未經監護人的同意,林女士可以要求平臺返還相應的款項,快手平臺方面也應當積極配合林女士獲取證據。”
(網絡圖,圖文無關)
經《維權超給力》介入,快手平臺愿意補償
“我們家里也不富裕,這20萬元錢,還是向銀行貸款給母親治病用的。”林女士告訴《維權超給力》記者,得知她家里情況后,快手平臺再次聯系了她,稱要證明打賞行為確實是未成年人所為程序比較復雜繁瑣,希望她能夠提供這20萬的貸款證明,以及家里母親的疾病證明等材料,這樣他們可以以“基于社會責任以及道義提供經濟支持”為由盡快退款。但林女士拒絕了這個提議。
“我覺得這根本就是兩碼事,我是想證明我兒子是未成年人打賞讓他們給我退款,而不是要證明我家庭經濟困難,讓他們給我補償,這怎么感覺像是一種施舍。”
目前,林女士和快手方面仍在進行協商。回顧整個事件,林女士也在反思自己,因為自己那段時間工作忙,對孩子缺乏陪伴,孩子才迷上了網絡游戲。
“兒子跟我說,一個人在家很無聊,他打賞給主播,主播就會陪他一起玩游戲,他對錢也沒有概念,錢就如流水般花出去了。這件事我們做父母的也有很大責任,沒有監督好自己孩子,如果錢少就當買個教訓,但是20萬元太多了,我們家庭承擔不起。”
記者:Peter King
責編:超藝
本文為福建廣播FM全媒體來自互聯網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