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過程中,會寧縣充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高標準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高質量打造志愿服務隊伍,高水平謀劃志愿服務項目,深入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郭城驛鎮始終堅持高站位部署,全方位推進,全過程保障,成立鄉村兩級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各志愿服務隊積極發揮表率作用,結合本村實際和當前重點工作,扎實開展惠農志愿服務。已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宣傳宣講、文藝表演、巾幗志愿服務、看護服務、鄉風文明倡導、新鄉賢文明實踐等6支志愿服務隊伍,共有志愿服務者2136名。
走進郭城驛鎮紅堡子村,精美的墻繪,移風易俗“三字經”、村規民約等破除陳規陋習、傳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風尚的宣傳標語映入眼簾,村道邊民居墻成了展示倡導文明鄉風的“宣傳板”。在紅堡子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活動室內老人們伴隨著舒緩音樂的節奏揮毫潑墨,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圖書屋內,孩子們徜徉在書籍的海洋中,盡情的學習和閱讀,使老人們有了休閑娛樂的場所,孩子們在課后和假期也有了專門的活動場所。
紅堡子村只是郭城驛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開展的一個縮影。郭城驛鎮已建成1個新時代實踐所和16個新時代實踐站,鎮村實現了新時代文明實踐架構搭建全覆蓋。結合全鎮實際,重點打造郭城驛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其中包含職工之家、退役軍人活動站和文化活動中心,作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點,全面提升文明實踐硬件基礎。充分利用各村現有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中心、農家書屋等活動陣地,重點圍繞黨的建設、疫情防控、疫苗接種、環境衛生整治、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普法宣傳、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不斷延伸文明實踐觸角。同時,堅持把志愿服務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有力抓手和文明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以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特困供養人員等為扶危濟困的主要服務對象,組織志愿者深入服務對象家中,采取心理疏導、公益幫扶等方式,切實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引導形成守望相助、患難相恤的社會風尚,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魏建勛 張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