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書庫”在哪里?
一個博覽群書的大帝,死后書庫竟悄然失蹤,這是怎么回事呢?
伊凡大帝,即伊凡四世,是16世紀最具稟賦的俄羅斯大公。他3歲即位,17歲 正式加冕為俄國第一位沙皇。他對俄羅斯的影響深遠,關于他的傳說數百年來不勝 枚舉,對于他的歷史評價也一直眾說紛紜。
傳統上認為伊凡大帝是一位暴君,生性 冷酷無情,殘忍多疑,視人命如草芥,尤其是晚年,對周圍的大臣們幾乎陷入病態 的猜忌并大肆殺戮;另一方面卻有大量歷史資料證明,伊凡大帝是當時沙皇俄國出 色的政治家和學者,博覽群書,重視教育,推行了大量在歷史上有深遠意義的改革 措施,為俄羅斯國家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這些眾說紛紜的爭論中,最讓人感興趣的 就是伊凡大帝的“書庫”。
16世紀編撰的《里波利亞年代記》記載說:“德國神父魏邁曾見過伊凡大帝的 藏書,它們占據了克里姆林宮地下室的兩個房間……”魏邁也就是馬克西姆?克里 克修士。傳說中說,伊凡大帝曾收藏了大量的書籍,其中有很多是非常寶貴的古代抄本,其數量之多,足可以撐起一個大型圖書館。
而馬克西姆則是這些書籍的書目 編纂者,也是少數有機會一覽這些珍貴書籍的學者之一。那么,是否真的有這么大 的一個書庫呢?這么珍貴的書籍又是哪里得來的呢?它們有什么用呢?
原來,伊凡大帝的祖父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祖母索菲亞是東羅馬帝國末代 皇帝康士坦丁魯斯十一世的侄女。
據說,索菲亞從小酷愛讀書,收藏了很多珍貴的 書籍,當她嫁到莫斯科的時候,又從東羅馬帝國的皇家圖書館里帶走了很多稀世珍 本。伊凡四世即位后,理所當然地繼承了祖母的這筆文化遺產。
為了很好地收藏這筆財富,伊凡大帝找到了弗恩修道院的修道士馬克西姆?克 里克,讓他為這些書籍編個目錄。
馬克西姆曾在巴黎、羅馬的教堂學習過,對編制 書目的事情非常感興趣。他在編制書目的過程中,對書籍中所使用的斯拉夫教會的 翻譯本同希臘的原著進行了對照,發現了許多誤譯之處,并逐一進行了訂正。
1584年3月18日,伊凡大帝突然暴卒。隨著他的死,價值連城的書庫也就成為 一個謎團。
1724年,彼得大帝決定遷都彼得堡,把莫斯科變作了陪都。同年12月,一個教會人員來到彼得堡并向有關部門報告說,在克里姆林宮地下室有兩個秘密的房間, 里面好像放著很多大箱子,房間的鐵門上了封條,還加了大鎖。如果書庫的傳說確 有其事的話,這兩個秘密房間里放著的應該是伊凡大帝的藏書。
經過一番研究,有 關部門立即著手對克里姆林宮的地下室進行調查。但不久,彼得堡傳來指令停止調 查,至于為什么要停止調查,無人知曉。
自此,人們對書庫的事似乎已經遺忘,但是到19世紀,兩個德國人對伊凡大帝 的書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查閱了與書庫有關的一切資料,同時還對克里姆林 宮的地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勘探,但仍難以確定書庫的所在。
盡管如此,在他們 離開莫斯科的時候,仍然認為:“我堅信,伊凡四世的書庫沉睡在一個不為人知的 地方。解開這個謎,將對世界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蘇聯科學院列夫斯基院士也認為,雖然對書庫的找尋一直未能成功,但這并不 能斷言伊凡大帝的書庫就不存在。
他深信,書庫之謎總有一天會被解開。